2006年12月08日 来源:珠江商报 作者:李健明
茶楼大王梁澄川
深秋十月,又到结婚黄金期。顺德人们结婚都喜欢用包装精致的龙凤礼饼致送亲朋。不过,人们可能并不知道,几十年前的龙凤礼饼只是光秃秃一个个摆在大箱里,让搬运工人一个个用手搬来搬去,极不卫生雅观。
上世纪初,一位在香港开设茶楼的老板从中秋礼饼包装中得到灵感,于是制作了大批五彩精美纸盒,一个纸盒装四个礼饼,雅致卫生。不仅如此,他还特设一些吉祥名目,如莲蓉酥称“如意酥”、红绫酥称“吉祥酥”、合桃酥则称“早子酥”,让人们在一种祥和喜庆和对未来充满憧憬的气氛中尽情挑选。一直到今天,香港和顺德的龙凤礼饼都采用精美纸盒包装。此人的这一创意摆脱了千百年来龙凤礼饼那种虽隆重但土气的弊端,巧妙地融入了现代消费元素,人们深觉其佳,遂沿用不断。所以说,顺德人在传统结婚礼仪上有两个创举,一样是龙凤褂,此服装源于明朝太师梁储的女儿;一样就是龙凤礼饼,而这位首创者就是当年的香港茶楼大王顺德大良人梁澄川。
梁澄川的出现为我们研究顺德美食提供一个崭新视野。顺德美食名扬远近,尤其是最近的中国厨师节,更让世人对顺德美食有一种直观和感性的认识,不过,人们都将目光停留在掌勺挥刀的名厨身上,极少关注经营酒店茶楼的饮食业商家,其实,他们与大厨一道同样不可忽略,正是他们在背后的默然开拓,才为许多名厨们巧手烹饪提供了一个才华展现的平台,因而他们也同样值得我们去关注与了解。
在上世纪二十年代,顺德饮食产业已经延伸到香港。在陈谦先生主编的《香港旧事见闻录》中就娓娓写道:晚间七时后,在中环机利文街和上环孖沙街的店户两旁,摆食桌数张,开炉炒菜,尽是顺德风味。镬气够,味道好,为大酒家所不及,而取价又廉,一般人尤喜前往宵夜。在众多抢滩登陆的成功者中,这位大良人梁澄川就是以别出心裁、潜心改革而深获好评,后来更成为香港茶居商会主席。梁澄川少年时代在大良潜心读书,不过他却立志经商,因此青年时代就来到香港,在一家茶楼担任经理,后自立门户,开设了如意、富隆等多家茶楼。读书人出身的梁澄川深知顾客心理,因此他经营的茶楼都雅洁明亮,服务殷勤,他更屡创新招,吸引顾客,饮誉一时。
首创雇用女服务员
针对梁澄川独特的经营之道,笔者采访了顺德著名饮食研究专家廖锡祥先生。廖先生认为,梁澄川率先雇用女服务员开创了饮食服务行业的先河,具有深远的变革意义。因为一直以来,人们都觉得用一个大铜煲去将开水倒进茶盅而不湿客人确实要很大力气和精妙技巧,而且结账时又要口甜心快,精确迅速,这对于当时大多数未受教育且体纤力弱的女子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小挑战,但梁澄川就是拥有顺德人那种认准方向,事不避难的韧劲,精心挑选,严格培训,因而这一服务一经推出,马上吸引了几乎所有茶客前来一睹为快,生意额直线飙升。后来行家见状,也纷纷效仿,但梁澄川名下茶楼的服务员却因别样的举止娴雅,彬彬落落,被誉为“全港最出色的女招待”,直到今天,各大酒楼都雇用女服务员,其滥觞就是这位梁澄川,而他的成功其实也说明了女服务员淡扫蛾眉,款款媚行以及她们天性中的温婉细心确实更具优势。梁澄川在扛顶当时各种压力中其实也开拓了一个崭新广阔的劳动市场。
成为卡拉OK与麦当劳的滥觞
1923年省港大罢工期间,许多在茶楼唱歌的名伶都回乡避乱,梁澄川利用众多电影院和粤剧场无人登场的空隙,将他名下的武彝仙馆三楼原来的歌台改为小型男女粤剧戏班,每天演出收入就与戏班分成,收入颇丰。另外,戏班也可根据观众要求演出各种名目的节目,生意火红。后来,梁澄川又在另一处开设如意茶楼,将三楼辟为歌坛,高薪聘请名伶前来登台献艺,梁澄川更在开幕前,向观众派送各种精美小手工艺品,以作抽奖凭证。据香港一位老人回忆,当时他们每茶一盅,一盅一票,都可抽奖一次,而且票票有奖,虽利微惠薄,但皆大欢喜,引得客人似云来。另外,香港一些老人回忆说饮茶后,他们都要按茶楼要求投票推举当晚歌后,每茶客一张票,选出自己最欣赏的歌星,一个月后再将统计数据公布,隆重推出一月歌后,茶客更奔走相告,这种既能吸引茶客,又可促进歌者技艺,更能产生一种茶楼、茶客、歌星三者互动的效果,令茶楼声誉鹊起,座无虚席。
此外,梁澄川更印制名伶歌唱词曲免费派发给顾客,这满足了他们跃跃欲试的参与心理,让他们跟着名伶低声唱和,这就如同今天的卡拉OK,深得顾客欣赏和喜欢。另外,他们还免费代客装订,只要存够一百张,茶楼就派人前来将歌词装订成册,再配上精美封面,于是一件精致淡雅的艺术品面世,许多顾客就为这个纪念册而专程前来喝茶听歌,这种手法与当今麦当劳积分送玩具同出一辙,不过,在差不多一个世纪以前,顺德人就已娴熟地运用这种手法在市场上自如营销,可见他们经营手法的精妙与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