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立富:天鹅引颈,智者风流
加入时间:2025-08-29 16:29 访问量:193 信息来源: 凤凰网
策划丨王振宇 编辑丨陈不诌 撰文丨闫涛
鹅潭珠水,风景绝佳之处,便是矗立于沙面一隅的白天鹅宾馆,这一座被称作时代地标的酒店,承载着改革开放之初的辉煌与成就,也同时见证了新世纪以来沧桑变迁。
和白天鹅一同成长,亲手浇灌白天鹅的光阴岁月,广东省烹饪协会会长、白天鹅副总经理余立富先生是白天鹅跨越世纪的亲历者。儒雅而博学的余总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改革开放40年中国餐饮行业促进突出贡献人物奖、中国餐饮服务大师、中华金厨奖,中国餐饮优秀企业家等称号。
人们关心白天鹅的成长,也好奇白天鹅蛰伏的那些岁月里发生了什么,从艰难转型到一骑绝尘的重新起飞,白天鹅是如何做到的?
沉寂,是为了下一次飞翔
2012年至2015年那一次为期三年的改造,无论对于白天鹅还是对于在这里工作的白天鹅人而言,都是一次艰难的再出发。在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广州酒店行业,这三年的空档期无疑意味着巨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这既是留给对手的窗口期,也是白天鹅团队承前启后延续发展的关键衔接区。
白天鹅宾馆经历过一次装修整顿,当时许多社会舆论认为在那一次经营停顿之后,白天鹅的再出发可能会面临巨大危机,但现在看来,白天鹅完全实现了平稳过渡和更上层楼,这当中经历了哪些困难?面对市场环境的变化,白天鹅的经营思路有了哪些改变和调整?
这三年的更新改造对于白天鹅来说是非常必要的,毕竟经过多年的经营硬件设施需要进一步的提升。
然而,真正最关键的是软件的延续,也就是人力资源团队的稳定,这是白天鹅的品质与精神得以延续的重要保障。
对于社会关注度较高的白天鹅餐饮格局,因应这一次变化改动,我们也做了一些微调。曾经是广州第一家日本料理店的日本餐厅经过综合考量评估后,我们没有再继续保留,而整个的餐饮团队,我们以最大限度进行保留延续,以保薪保职的方式,让这些为白天鹅的老员工能够满怀热情地留下来。
这三年当中,我们把一次闲置期变成了一次学习深造的好机会。加大对员工的理论培训,这为白天鹅复业之后的员工素质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我们对一些技术骨干也进行了外派交流。
所以,看上去这三年的时间白天鹅的团队好像悄无声息,但是学习和提升却一刻也不曾懈怠。
复业后的白天鹅展现在社会公众面前的不仅仅是崭新的装修,内部的体制改革已经悄无声息地实现了迭代优化。
破局,一枚落子定乾坤
作为中国酒店业的地标,白天鹅在创业之初堪称中国酒店行业的领军者,不仅创造了多个行业第一,也成为酒店业同行参考学习的先进标准。
到了新世纪以后,随着进一步的改革开放,许多国际酒店品牌和新兴资本开始进入酒店这片红海。此时的白天鹅既要承载着历史传统的重任,也要扮演着国有品牌的形象,面对新一轮激烈的竞争格局,白天鹅引颈高歌。
相比起开业之初一枝独秀的全国酒店地标地位,今时今日,广州城内已经多了许多国际品牌背景的星级酒店,作为老字号的国字头酒店,白天鹅怎么样面临这种市场竞争?怎么样为未来的发展谋篇布局?
白天鹅宾馆和那些国际资本国际品牌相比,也许会存在一些劣势,但是白天鹅的优势也非常明显,就是白天鹅人拥有一个稳定的团队有一个执着坚持的信念。
这听起来很平淡,但这确实是白天鹅有信心赢得市场竞争的重要动力。相比起人员流动巨大的许多时尚酒店,白天鹅着力自己的团队建设,形成了餐饮技术团队的人才梯队培养。大家对白天鹅有一种共同的荣誉感,这种荣誉感就是我们有把白天鹅的中餐打造成殿堂级食肆的信心。
我至今还珍藏着1983年我在白天鹅获得的第1张荣誉奖状,正是这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形成了白天鹅的精神共识,这是一代代白天鹅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角逐中,白天鹅落下了一枚重要的棋子,就是白天鹅的早茶,也许在很多人眼中,早茶是很普通的一项消费,许多酒店甚至不屑去做,只愿意提供早餐自助餐,也有一些人认为白天鹅的早餐卖的太贵,离真正的市民消费太远。
但是,人们或许不知道白天鹅的早茶倾注了白天鹅餐饮团队的许多心血。在白天鹅复业之初有人提出只要保留六名工作人员就能运营早餐了,但我坚持把团队扩充到了35人,而且一直坚持白天鹅的茶点全部现场手工,我们要让客人来到白天鹅品尝到的是粤式茶点的精髓文化,而绝对不是吃到速冻点心。
这种坚持也获得了巨大的回报,首先是为白天鹅形成了巨大的品牌效应,今天要想品尝最正宗最精致的广州早茶点心,无论是社会大众还是公共媒体都会想起白天鹅,另外,早茶也为白天鹅的整体餐饮带来了巨大的联动作用,白天鹅的师傅,白天鹅的江景,还有白天鹅的传统,让白天鹅的餐饮人追求卓越,打造殿堂级粤菜的梦想有了坚实可靠的保证。
怡然,大美于心美美与共
在白天鹅工作了近40年的余立富先生,同时还身兼广东省烹饪协会会长的职务,身兼重任,公务繁忙,但在各种场合大家看到的余总一直是温文尔雅带有东方古典雅士风格的谦谦君子。
在朋友圈里出现的余立富先生则又是一位摄影爱好者,用镜头记录着自己工作的日常点滴,也记录着生活周遭的风物景色。是白天鹅的氛围孕育了这份风度与从容,还是这一份内敛谦逊的高洁,一同铸造了鹅潭边的隽永云天。
业内都知道余总是著名的摄影爱好者,还是著名的篆刻和音乐爱好者,这么多兴趣爱好,是怎么培养起来的呢?这些生活情趣对于总在白天鹅的工作产生了哪些关联影响呢?
其实我最早是研习国画的,而且还曾经少年习武,这算得上是传统而典型的中国式家庭教育。这些人生的兴趣爱好不仅仅是8小时工作之外的人生风景,同样也成就了我,在我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三位老师分别是我的绘画老师,习武老师和企业领导,我很幸运在他们的指点和关怀下能够学有所成,而且我认为这种来自艺术的运力节奏感,可以成为企业管理的一种文化和技巧,作为管理者,跟团队的沟通和工作分配的协调在我看来和音乐的乐章没有什么不同,甚至于我还在白天鹅宾馆里为同事们开始过古典音乐鉴赏课。我希望让同事们能够有一种美学的感知,而把这种对美的追求和表现,展现在工作的各个细节当中,让来到白天鹅的人们都能感受到这份美的传递。
我其实不是什么摄影大师摄影专家,我爱好摄影,学习摄影的时间其实并不长,但是我觉得通过学习摄影,我对光线构图又有了一种认知的提升,这对我的现实工作裨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