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0757-22808605
  • 当前位置 >  顺德美食数据库  >   美食要闻
    “诗”家菜谱:当散文遇见美食
    发布时间:2025-11-20    信息来源: 新浪网

         《四季有味》的作者陈美桥本是敏感的诗人,写分行文字是她表达感受的利器。然而,当她以散文书写美食,文字便在其键盘下生长为一座“小径分叉的花园”。(《小径分叉的花园》是阿根廷作家、诗人博尔赫斯的著名短篇小说名,象征一座充满无限可能性的迷宫。)这位常身着素雅旗袍、于红尘中半隐的“大厨”,擅长在文字中为丰富多彩的中国菜系“码料煎熬”。她笔下的佳肴,既充满诗意又富有翔实的实操流程,悄然吸引了众多读者,惊艳了无数味蕾。

            面对读者的热烈反应,陈美桥依然半隐于私家花园与文字之后。她深知自己骨子里是诗人,而非厨艺师。将佳肴写进崭新的日子,将味道融入阴晴圆缺的人间烟火,则是对美食进行的诗意表达。在她看来,日子虽可重复,但生活需要推陈出新。正是通过这种反复实践,她为自己笔下的每一道风味注入了崭新的活力与意趣。《四季有味》娓娓道来,融汇她积攒多年的美食修养,内容充实而别具一格。

           放眼美食文章,作品比比皆是,但能构建私家经验体系的,实属凤毛麟角。在中文世界,梁实秋的《雅舍小品》、唐鲁孙的《天下味》等前辈著作,早已确立了独特的美食书写范式。相比之下,陈美桥的《四季有味》并非家常便饭的絮叨,而是一场时令与诗意并存的精致搭配。她将创意置于前端,实操紧随其后,始终将味道与品相置于制高点,使得所述菜式可观可感,引领读者在烹饪与品尝中共同发现新意。

           作为以诗人身份出道的美食专栏作家,陈美桥并非如人们想象的那般,独幽花园、远离尘嚣。广阔的视野与味蕾正是她服众的根基,她将行走与品食视为必修课,不断在途中发现、辨识食材。她并非独沽一味地推崇川菜风味,而是常行走于西南各地,从多元的民族、民间饮食文化中汲取养分,以此品尝并创造属于她的独到风味。

           在我看来,《四季有味》堪称一部“诗家菜谱”。陈美桥总能以诗人之眼,唤醒寻常食材的灵性。譬如早春的鱼腥草,在农家人看来平淡无奇,在她笔下却焕发出深沉的光彩:“连根带叶拌之,往往只需一点蒜泥、盐巴和辣椒油来点缀,就能勾出它深沉又另类的味道,让人不由得食欲满满”“对于喜欢吃折耳根叶子的人而言,一撮白糖,足以消减它出挑的酸涩,再用五味调和之法,让它独具特色”。她甚至将品尝腌制折耳根叶子,比作“欣赏一部悲剧电影,过程悲怆而又惊心”。这种充满张力的感性联想,正是她将菜品提升至诗意境界的明证。

           书中充满此类曼妙而主动的拟人化书写:猪蹄是会奔跑的,香椿属于激情燃烧,春韭需在夜雨下剪取,花生落地有声,藕乃大地的腹语,凉粉则是舌尖上的硝烟……这种能力并非天成,首先源于她与这些野趣食物的相遇、相处、相知,更离不开日积月累的广泛品尝。若无足够的阅历,便难以练就更高的味觉辨识力。陈美桥恰恰具备了这份深耕的耐心,而这,正是一位诗人能奉献给美食的最独特的礼物,最终成就了这部兼具诗心与实用学问的“诗家菜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