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广宁云吞的鲜香飘进广州天河,第二届广宁云吞美食文化推介会不仅是一场味觉盛宴,更成为县域特色对接湾区核心的生动注脚。在“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全运会即将举办、“媒体+”赋能升级的三重节点下,这枚承载竹乡风味的云吞,正书写着城乡融合与区域协同的新篇章。
广宁云吞“走出去”是“百千万工程”县域突围的鲜活实践。广宁以云吞为支点,通过制定团体标准、打造公共品牌、斩获“湾区认证”,将这一地方小吃培育成年产值28亿元、带动8000人就业的支柱产业 。此次入穗推介,正是县域优质供给对接湾区消费市场的精准发力,既让“竹乡味道”转化为发展动能,更印证了“一县一策”培育特色产业的实践价值,为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提供了可复制样本。
全运会节点为云吞品牌注入体育赋能新活力。体育赛事历来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全运会的筹备进程中,特色美食更是展示地域魅力的窗口。广宁云吞标准化生产体系已对接大湾区83项食品标准 ,借助赛事流量更是扩大了品牌影响力。从地方小吃到大湾区核心城市商圈,广宁云吞成为“看全运赛事 品广宁风味”特色纽带,为“体育+美食”融合发展探索路径。
“媒体+”矩阵则为云吞飘香插上传播翅膀。广东“媒体+”的深入实施,让广宁云吞实现了从地方小吃到湾区IP的跨越。从央视栏目专题报道到天河商圈广告投放,从国际食品展亮相到“反向飞地”定点销售 ,多元传播渠道既擦亮了“中国粤菜名点”的金字招牌,更构建起“品质认证—媒体造势—市场转化”的完整链路。这种传播赋能,不仅让云吞皮日均外销15吨、电商年销超4000万元 ,更让县域品牌获得了湾区乃至全国的认知度。
一枚云吞,承载的是广宁县域经济的活力、区域协同的张力。在多重战略机遇叠加的节点上,广宁云吞走向湾区核心的每一步,都是“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的生动缩影。当更多县域特色像广宁云吞这样融入湾区发展格局,广东城乡融合的协奏曲必将更加悠扬。 (杨再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