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0757-22808605
  • 当前位置 >  顺德美食数据库  >   美食要闻
    王开发:川菜大师“不高兴”
    发布时间:2025-08-21    信息来源: 凤凰网
    策划丨王振宇 编辑丨陈不诌 撰文丨尔雅
           第三届世界川菜大会不久前在四川眉山举行,元老级中国烹饪大师王开发应邀担任嘉宾和厨艺比赛评委。作为知名川菜大师,每年类似这样的活动邀请数不胜数。参加的次数多了,王开发有点无奈:都在讲传承,但是并没有明确究竟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为了体现传统而搞比赛,事前也没有给厨师们培训、明确技术要求,最后得奖的往往也不是技术最好的,而是好看的,但意境菜根本就不是川菜的精髓。
           王开发在业内素以“直言不讳”而出名:“怎么体现传统川菜?就是味型和技法,比如小煎小炒,讲究一锅成菜,有的厨师菜一下锅一错全错,这些关键点不掌握,不对味型和技法进行培训,哪怕每天开会也只能是隔靴搔痒。”
           厨房里的英雄少年
           王开发的舅舅周海秋(1905-1990)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荣乐园餐厅的厨师(《川菜烹饪事典》上名厨一栏有介绍),后来去了重庆发展,1959年作为饮食行业的代表去北京参加了全国群英会。回来以后获得了一个内推的机会。表哥们已经上大学了,于是来问王开发,想不想去重庆跟着学厨?王开发表示不感兴趣:我为什么要去重庆学厨?他万万没想到,一年后,初中毕业、刚15岁的他被分配到成都市饮食公司下属的齐鲁食堂工作。
          “齐鲁食堂”并不是一家食堂,而是一家鲁菜包席馆,厨师大部分是抗战时期入川的山东人。在齐鲁食堂,王开发跟着师傅们练就了飞快的刀法,川菜厨师通常用推刀,而鲁菜厨师推过去还要拉回来,是为“拖刀”。“我们的速度快,但是技术不熟练的话很容易切到手,因为刀提起来的瞬间,弧度也变了。切东西绝不能分神,肉里甚至不能有骨头渣,一打乱节奏就要切到手”。
           齐鲁食堂的王开发、曾广谊、钱寿彭三位师兄弟后来在圈内被称为“三把刀”,都以好刀法著称。不过,很少人知道,他们在后厨的时候很少交流,而是相互竞争,“互相找漏眼儿(漏洞),然后自己干活一定要胜过对方”,王开发说,“我们那个时候是抢活干,早上门店送来8条猪腿,我们三个人,谁去晚了就少拿一个,我们都跑着去拿。拿回来自己剔骨、分肉、切片切丁……彼此之间较劲。”
           1977年,成都市饮食公司开办“七二一工人大学”,王开发是学员之一。上课的地方在红旗餐厅(1980年改名为“荣乐园”),授课教师为当时知名餐厅的老师傅们。期间学员们举办了一次刀工比赛:每人一片猪(半头),要把骨头下完,排骨、腿等切割下来,旁边有人计时。王开发下刀没多久扭头看,发现旁边的人都开始下后腿了!他赶紧加快速度。等他弄完一看,旁边的人还在做。原来每个人的习惯不同,王开发习惯先下猪前腿,而那个人习惯先下猪后腿。一看时间,他才花了2分17秒,是第一名。
           荣乐园的高光时刻
           在红旗餐厅学习结束,王开发被留下工作,不久后被任命为荣乐园的第一任厨师长。老一辈厨师张松云先生给了他很大的支持。
           七十年代末,荣乐园婚宴为八个热菜一个汤、六个围碟,一桌25元,就能吃得非常不错了。王开发当时的工资为一个月39.5元。1979年,介绍荣乐园去纽约开店的美籍华人边敬耕先生来成都,餐标为500元一桌,张松云让王开发掌勺。开菜单写到素菜时,王开发想了很久也不知道用什么菜合适。那个年代,500元相当于他一年的工资,他只好问师父:拿啥子素菜给客人吃呢?
           张松云说:买点厚皮菜(牛皮菜)来嘛!
           王开发连连摇头:厚皮菜那么便宜,你开玩笑啊?
           张松云说:你不要看不起厚皮菜,你马上把厚皮菜买回来。
           买回来以后,张松云只留下菜心,搭一片叶子,头部去蒂,用刀一剖为二,用开水焯一遍,然后用高汤烩,最后勾芡挂一层白汁。王开发说,端上桌以后,客人最先吃完的就是这道菜!他后来分析,作为一桌席,开头全部吃的高端的食材,而且动物原料居多,突然吃到清淡素雅的食材,肯定很舒服。“张大爷最爱‘出其不意’,食材高低之间突然转换,令人耳目一新。”王开发总结道:宴席上并非不能采用“下里巴人”的食材,不是原料不能低端,而是你做不做得出高端的效果?
           1982年秋天,王开发被成都市饮食公司安排前往纽约荣乐园工作。王开发认为,当时荣乐园在美国之所以生意兴隆,就是因为没有去改变自己适应外国人:“客人来了还是用筷子吃,只是会给他们配刀叉,该辣的就辣,该麻的就麻”。
           但是,这不意味着菜品一板一眼、从不改变。比如有道菜叫干烧大虾,这是之前曾国华、刘建成等老师傅开的菜单。按照老传统,干烧做法没有问题,但是王开发接手后觉得不适合:干烧是小火慢烧,自然收汁,烹调时间较长。而虾要吃嫩,如果过火了,肉就柴了。王开发改成了葱烧大虾:把虾浆了以后下热油锅里滑一下,滑熟以后马上捞起来,然后把俏头如芽菜、肉沫、泡椒、姜葱等放入,调好味,再放入大虾一烹,马上起锅。“整道菜不到一分钟就做好了,这样既保证了虾肉的脆嫩,也能吃到干烧的味道”。王开发说,四川是内陆省份,过去厨师们处理活海鲜的机会很少,老一辈厨师对海鲜不了解,是很正常的,“干烧海参、鱼翅都可以,但是虾确确实实就不行”。
           川菜传承什么?
           2017年10月,王开发的徒弟张元富在成都开了一家川菜包席馆,以“定价+配菜”的形式运营餐厅,试图恢复传统川菜筵席。餐厅名叫“松云泽”,取“铭记张松云的恩泽”之意。王开发作为顾问,不时会到餐厅里教一些菜。王开发是个急性子,遇到徒弟徒孙听半天也做不对的时候,他一把就把菜刀拿过来:“来来来,我做给你看。”虽然今年已经75岁,还有高血压,也不妨碍他上楼梯三阶并作一步跑。
           王开发并不讳言,松云泽是他在成都最喜欢的餐厅:“它不仅在传承传统技艺,更是与时俱进在发展、变化。我们希望通过它,让川菜进入更高的层面。”
    “物到料到火候到”,这是松云泽的座右铭。要谈川菜的传统,包括文化,首先要从恢复技艺开始。要解决菜品的问题,第一要看食材。现在川菜的问题,一是原料,二是标准。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宫保鸡丁,“统汁亮油”就是标准,鸡丁应该被芡汁包裹;又比如鱼香肉丝,标准是“散籽亮油”,“散籽”就不能把肉炒成一饼饼的(四川话:大面积粘连),“亮”多少油呢?一线油,油刚好围在菜品周围一小圈。这还谈不上“技艺”,而是流程和标准的问题。
           王开发说,现在川菜行业最大的问题就是浮躁,浮躁造成技术的流失,造成很多人不甘于钻研本职工作,为名为利去了。虽然名是虚的,他本身的能力撑不起那个头衔,但是哪怕出钱,有人也愿意买一个“名号”。大家不愿意沉下心来做事,才造成一天到晚谈川菜、谈问题,但是没有一个人来踏踏实实地解决问题,怎么可能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