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0757-22808605
  • 当前位置 >  顺德美食数据库  >   文化溯源
    顺德立县与岭南壮县
    发布时间:2022-12-14    信息来源:

    (一)黄萧养农民起义与顺德立县
        顺德县者,本南海县南徼也。关于顺德的历史沿革,县志这样记载:“南海自虞舜巡至衡阳,夏舜声教讫南海、交趾,殷汤定南越。周武正九服,定南海为藩服……秦始皇二十五年,置桂林、南海、象郡,三十三年,以嚣为尉,佗为龙川令。使佗将谪徙民五十万人戍五岭。佗求女无夫者三万人为士卒衣补,可其半。汉高祖元年,佗自立为‘南武王’。武帝灭南越,以其地为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朱崖、儋耳九郡。明,及黄萧养乱平,景泰三年,分南海之三都及番禺、新会地为县。”
        顺德真正以这个名字出现,在明景泰三年(1452),“遂分东涌四都地附新会、白藤”而成立了顺德县,立县的起因则来自黄萧养之乱。黄萧养起义,是明代广东一次农民起义。明正统十四年(1449)八月,广东南海(今广州)人黄萧养因事下狱。不久,黄萧养组织同狱百余人越狱成功,遂聚众起义,攻打广州,队伍迅速发展至10万余人,自称顺民天王,年号东阳,设官分职。明廷急命总兵张安前往镇压。黄萧养指挥义军击毙张安、俘斩指挥佥事王清,围攻广州达8个月。次年三月,明廷又命右都御史杨信民为巡抚,坐镇指挥,解围广州。杨信民厉甲兵,广招抚,义军部分将士,纷纷受降。杨信民乘机遣使持檄文入义军中劝降。黄萧养正欲归附,明都督同知董兴率江西、两广兵至大洲,围攻义军。黄萧养见势,率众激战,部众伤亡万人,自己中流矢身亡。余众退据大良堡(今广东顺德),终因寡不敌众,起义失败。平定黄萧养起义后,顺德独立成县,县治设在大良。
        (二)岭南壮县
        明代,广东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地区,有贡舶贸易和海商贸易。贡舶贸易包括真腊、苏门答腊等十余国,除了朝贡物品之外,还运载大批货物前来互市,包括椒木、戒指、宝石等。1553年葡萄牙人占领了澳门,澳门成为葡萄牙人国际黄金航道的重要港口,澳门—果阿—里斯本、澳门—长崎、澳门—马尼拉—西属美洲三条国际贸易航线是明朝中后期中国参与全球贸易的重要航道。此时广州—澳门正通过珠江水道,将生丝、茶叶等物品运往世界。
        顺德的繁荣是明代广东农业经济专业化和商品化的产物,并与交通运输的发达、商业网络的扩大、对外贸易日趋繁荣紧紧联系在一起。
        明代广东的商品性农业生产种类繁多,主要有甘蔗、水果、花卉、香料、蚕桑、塘鱼、蔬菜、茶叶等。顺德农业商品化主要在蚕桑、塘鱼、水果和花卉,善用环境精耕细作的顺德人发明了桑基鱼塘的农业生态生产模式。万历九年(1581)顺德有桑基鱼塘40084亩,到了崇祯十五年(1642),全县桑基鱼塘面积已经达到58094亩。同时,手工业的专业化也在这一时期迅猛发展,以丝织业为例,明朝时期佛山的丝织业细分到十六行,具体包括:八丝缎行、什色缎行、元青缎行、花局缎行、纻绸行、蟒服行、牛郎纱行、绸缎行、帽绫行、金彩行、扁金行、对边行、栏杆行、机纱行、斗纱行、洋绫绸行。此时,粤缎广纱是海上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出口产品,粤缎、广纱“皆为岭外京华、东西二洋所贵”,可以看出,国内外桑蚕贸易极大地促进了顺德桑基鱼塘的农业专业化生产。明末农民中的农业专业户也有专属称谓,如种植龙眼荔枝之户,称为“龙荔之民”;养鱼苗的称为“鱼花户”。
        农业的商品化直接催生了商业圩市的发展。以龙江、龙山为代表的两龙地区,是顺德建县之前桑基鱼塘就已经高度发达的地区,圩市一片繁荣,大冈圩就是典型代表。建县后顺德商业进一步发展,“圩市”大量出现。明嘉靖年间,顺德有圩市11个;万历时期,增加到了44个。到了清雍乾年间,全县的圩市数目增加到了50个;咸丰年间则猛增至87个;光绪时期,顺德已经发展成为广东的蚕茧贸易中心,并且出现了大量的专业性市场。顺德圩市的增加不仅体现在数量上,专业性圩市的出现是这一时期的显著特点。专业性的圩市包括:鱼市、桑秧市、蚕纸市、茧市、茧绸市、鱼苗市、米市、猪仔市等。清中后期,专业性圩市开始具备品牌性,例如古楼茧市和丝市,出现了以家族姓氏为代表的专业性圩市,如郑姓茧市、郑姓丝市和梁姓茧市、梁姓丝市等。自明到清中后期,顺德的城镇发展由单核模式向双核模式,进一步发展为双线三级模式。单核模式是指经济发展最早的龙山龙江作为顺德经济龙头。双核模式是指顺德建县后龙山堡与大良堡平分秋色。清中后期形成双线三核模式,其中三核是“两龙”、陈村、容桂三足鼎立,双线分别是广澳黄金水道把陈村、大良和容桂连成一线,成为顺德城镇的东部发展带,“两龙”与甘竹构成西部发展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