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顺德> 走进顺德 >走进顺德·文人参与书画的清代中期

走进顺德·文人参与书画的清代中期

加入时间:2011-09-21 11:06    访问量:4252    信息来源:

来源:顺德文丛·书画艺术

文人参与书画的清代中期


    清代康熙后期及乾隆时期是政治、文化、经济都相对繁荣的时期,书画上也出现前所未有的中兴。在广东美术史上如此,顺德书画也是如此。这一时期的书画家很多同时也是诗人、词人或篆刻家。当时文人盛大士在评论广东艺术时称:“粤东文士,能诗者兼工画”,反映出当时广东文坛的特色。单是顺德一邑,便有苏珥、郭适、黎简、张锦芳、黄丹书、张如芝、黄玉衡等,他们以士夫气入画,在画中寄寓文人的趣味,成为这一时期广东绘画发展的主流。

(一)书法家苏珥

    苏珥约生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字瑞一,号古侪,晚号睡逸居士,顺德碧江人,乾隆三年(1738年)举人,后赴京会试未第,曾受学于督学惠士奇之门,与罗天尺、陈海六、何梦瑶并称“惠门四俊”(又称“惠门四学士”)。他擅书画,被誉为“南海明珠”。一生不曾入仕,以教书治学、诗书画自娱。著有《宏简录辨定》、《古侪杂钞》、《明登科人什老》《安舟溃稿》、《笔山堂类书》等。

    他的作品相比同时代其他顺德书家则较多,大致有25件,主要有行书、草书和部分隶书,分别藏于广东省博物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广州艺术博物院、顺德博物馆、香港艺术馆、东莞市博物馆、新会博物馆、佛山市博物馆和一些私人藏家中。

(二)花鸟画家郭适

    郭适字乐郊,一字郊民,广东顺德龙江人。最早的《桃花牡丹图》作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广东名画家书画选集》),最晚的《桃花水仙图》作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广东省博物馆藏)。

    郭氏以布衣终其一生,性放荡不羁,擅诗画,诗如其人。他长期寓居广州越秀山麓,所居日“就树堂”。

    郭适学古人而不受其约束,仿徐渭能以放为收,神味直追白阳山人。在他的画中,最多见的是牡丹。他流传下来的画,以牡丹为主题的占六成以上。他写牡丹与清初岭南名家画作尚有《古木寒鸦图》(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秋柳鸣蝉图》(广州博物馆藏)、《花卉蔬果册》(广州艺术博物院藏)和《梅花喜鹊图》(广东省博物馆藏)等,题材各异,风格相似。

    谢兰生(1760一1831年)在其品评郭适绘画时写道:“老辈评画者推郭山人乐郊为博洽”,说明郭适的绘画在当时已经享有很高地位。他的花鸟画,当时一直在二樵黎简之上,只是后来黎简的作品广为流传,才使他的名气略逊。在广东花鸟画坛上,他以其用色秀媚、高澹老辣之笔独出机杼,名垂画史,其地位是不容忽视的。

(三)书画传家的张锦芳家族

    在这一时期,也出现了一些家族式的书画世家。以张锦芳为代表的张氏家族在书画世家中名气最大、成就也最为突出。张锦芳诗书画兼擅,其子张思齐、其侄张如葭、张如芝为画家,张如芝之子张应秋、张兰秋、张有秋、张鸿秋及张兰秋之子张嘉彝等皆擅丹青,可谓代有才人。他们中又以张锦芳、张如芝成就最大。

    张锦芳于乾隆十二(1747年)生于广东顺德龙汀乡,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卒,字粲夫,号药房。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

    著有《逃虚阁诗钞》六卷、《南雪轩文》二卷、《南雪轩诗馀》一卷等。在诗歌方面,张锦芳与黄丹书、黎简、吕坚并称“岭南四家”,又与冯敏昌、胡亦常称“岭南_二子”、他的诗才得到当时颇具声望的大名家纪昀、钱大听、翁方刚的赏识,沦者谓其诗“由昌黎、山谷上追李、杜,复穿穴请家,自辟面目”书面于他,仅其余事。他以余技写山水、花草、兰竹,尤精于梅花,且“无不入妙”;书法方面则长于隶书。

    张锦芳绘画,以梅、兰、竹、菊四君子为主,问写山水笔者曾见其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为芗硐词长兄所绘之墨笔《山水》扇面。浅山溪流,占树杈丫,皴点多用焦墨,树枝草叶用淡墨,给人苍润秀劲之感.广州艺术博物院藏有他作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的《兰竹轴》,《广东文物》记载芝连理馆藏有他画的《菊石》,顺德博物馆藏有他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作的《风仙花图》,香港巾文大学文物馆及广东省博物馆均藏有他所作《墨梅图》。张锦芳生活的年代.正是乾嘉考据学派最为兴盛的时代,金石之学盛行,书法家们对碑版的研求成为一种时尚。在这种历史环境中,张锦芳也顺应潮流,对占文字及金石学颇有造诣,尤其是对汉碑中的《史晨碑》、《乙瑛碑》、《礼器碑》等颇有心得,因而对他的书法影响极大。

    张如芝,字避池,一字墨迟,又号墨道人,别署墨道士、荷香馆客墨居士等,顺德龙江人,张锦芳从子,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举人,道光四年(1824年)卒。

    张如芝擅诗书画,著有《秋香亭诗草》。张如芝画工花果翎毛,尤擅山水。传世的作品有广东省博物馆所藏之山水七件、花卉一件,广州艺术博物院藏其作于乾隆六十年(1795年)的《山水册》、《仿香光山水》轴、嘉庆十二年(1807年)为画家颜时普作《长杨野店图》、十九年(1814年)的《桃花》轴、二十年(1815年)的《山水》轴、香港中文大学义物馆藏其《山水》轴和作于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的《山水》轴、广东东莞博物馆藏其作于嘉庆十九年(1814年)的《山水》轴等.人多为晚年所作。据此可知张如芝的山水画在他的作品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张思齐,字贤仲,号无山,嘉庆十五年优贡生。诗书画兼擅,著有《吟秋馆诗钞》。绘画上师法扬州画派的汪士慎,尤专攻梅花。所作墨梅清新雅致,墨韵明净,具有典型的文人气息。代表作品有广东省博物馆所藏他与吕培合作的《梅兰》及独立创作的《墨梅图》两件,广州艺术博物院也藏其《梅花图》;书法方面能承家法,所写隶书有乃父之风,作品有顺德博物馆所藏的《临汉碑隶书轴》。

    张应秋(1789一?年)足张如芝子,字伯辰,号清湖,嘉庆戊寅(1818年)举人,知安仁县,改德庆州学正。诗书画兼擅,善画山水,间亦写花卉。谭康侯有“云林几曲写鹅溪,为我征尘洗青眼”句赠之,说明他的画气格高清。顺德博物馆藏有他所作之《墨梅扇面》。

    张兰秋是张如芝次子,字子佩,县学生,擅画山水,作品有广州艺术博物院藏山水册页和山水扇面。

    张应秋是张如芝三子,字田叔,擅面花卉。黄子高有《题张田叔面梅》诗,说明也和张氏前辈一样,长于画梅花。

    张鸿秋是张如芝四子,字子逵,擅面山水,笔致浑秀。传世作品有广州艺术博物院和东莞博物馆分别所藏的山水扇面和山水轴。

    张嘉彝足张兰秋之子,字祖香,县学生,擅画花卉。从广州艺术博物院所藏《送别图扇面》和《山水扇面》可知,他也擅画山水。

(四)诗书画印兼擅的黎简

    黎简是顺德书面史上的座重镇。他的诗歌、书法、绘画、篆刻在相应的领域都是在同时代文人中出类拔萃。所以在谈到顺德书画和广东美术时,他是必须大书特书的重点人物。

    黎简(1747—1799年)与南海的谢兰生前后辉映,人们习惯上将二人并称“黎谢”。他字简民,一字未裁,号二樵,又号石鼎道士等,顺德弼教人。他一生以布衣终老,但诗、书、画、印皆精。在诗歌方面,刻意求工,遣词谏句,精湛而有法度,且能以景入诗,诗中有画,著有《五百四峰堂诗钞》,是岭南文学史上不可绕过的一座山峰;绘画方面,师法五代的董源、巨然。下承元代的吴镇,尤其受到清初石涛的影响,属于在广东继承石涛画法最为成功的一个山水画家,境界幽遂,画中有诗,是岭南绘画史上的一座重镇。李公明认为他“以其自创的面貌、博采众长而又大胆操为的解放精神开启了一个新的局面,为广东绘画的发展注入了一种生动的活力”;篆刻方面,有论者称其为“玉、铜、瓷、石,着手便成妙品”。他专门师法汉人,作品淳厚苍雄,直追其堂奥,其书画用印,皆出手制,有《二樵山人篆刻佚存》一册行世,大凡研究岭南篆刻史的,几乎没有一个不研究黎简的。

    黎简的书法,一方面师法《熹平石经残刻》,另一方面在中年时学唐代的李北海,晚年则学宋代苏东坡、黄庭坚,意态欲追晋唐。重要的一点是,作为个性鲜明的艺术家,黎简现在所能搜集到的资料中,黎简传世作品有164件。在1993年,由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广东省博物馆、广州艺术博物院联合举办“黎简、谢兰生书画展”,并出版《黎简谢兰生书画》,囊括了两家书画精品。黎简的绝大多数书画精品多集中收藏在以上三馆,近几年顺德博物馆也收藏了不少佳构。

(五)以黄丹书为代表的黄氏家族

    在黄丹书家族中,黄丹书诗、书、画“三绝”,其子黄玉衡擅诗文、书法,其侄黄玉绳和黄玉霞中,前者擅书,后者擅书画,黄玉霞之子黄乐之工书善画,黄乐之之子黄统擅诗文、书法,黄乐之之孙黄建筅也能书画。黄氏家族是顺德历代书画世家中传承时代最为久远的家族,从乾隆到光绪,传承五代,历经乾隆、嘉庆、道光、成丰、同治、光绪等数朝而不衰。这在中国美术史都是较为少见的。

在顺德黄氏家族中,以黄丹书和黄乐之成就最著。

    黄丹书(1757一1806年)字廷授,号虚舟,顺德大良人。著有《鸿雪斋诗钞》、《胡桃斋诗余》、《鸿雪斋文钞》;书法则精隶书,兼擅行、楷,从汉碑到唐欧阳询、虞世南等,无不采纳而自成一家;绘画方面则擅山水、兰竹,从宋元诸家到明清夏昶、金农,落笔有逸致。传世的作品有行书、草书和隶书55件,分别藏于广东省博物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顺德博物馆、佛山博物馆和广州艺术博物院等多家单位。画作则主要有竹石、花卉等小品。

    黄乐之字爱庐,道光二年(1822年)进士,历官山东盐运使、福建按察使、浙江布政使等,擅鉴定书画,且在山水兰竹的创作方面有创意,善诗歌,著有《枣香书屋诗钞》。他的山水画,属于粗笔路,用墨线钩出山石之轮廓,在加以点苔,很少渲染,广东省博物馆所藏《山水图》便是其代表。

(六)以龙应时为代表的龙氏家族

    在龙氏家族中,龙应时、龙廷槐父子擅诗文、书法,龙廷槐之子龙元任、龙元份擅书画,龙元任从弟龙元僖、龙元俨、从子龙景劭及孙龙令宪皆擅书法。

    龙应时(1716—1800年)字懋之,号云麓,顺德大良人,乾隆甲子(1744年)科举人,辛未(1751年)科进士,曾任山西平阳府灵石县知县。长于书法和诗歌,著有《天章阁诗钞》。书法方面受王羲之较大,但已形成自己面目。顺德博物馆和广东省博物馆均藏有他所作的行书作品。

    龙廷槐(1749—1827年)是龙应时的儿子。他字沃堂,号春岩,又号亦谷居士、荫田居士等,乾隆丁未(1787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官记名御史、左春坊左赞善、上书著有《敬学轩集》、《碧虹书屋制艺》;书法方面也是学王羲之、王献之一路。顺德博物馆藏有他的楷书作品,笔势谨严,结体纯熟,具有深厚的帖学功底。

    龙元任(1778—1837年)系龙廷槐子。他字仰衡,号莘田,曾与父亲一起筹建清晖园,嘉庆丁丑(1817年)科进士。著有《春华诗集》、《律诗赋》等。

(七)各擅胜场的温氏兄弟

    在乾嘉时期,顺德龙山乡的温氏兄弟颇得文名。他们在书画上各有建树,主要有温汝能、温汝适、温汝逢、温汝遂、温汝述等,其中在书画方面尤以温汝遂的成就最大。

    温汝能(1748—1811年)字希禹,一字熙堂,晚号谦山,是广东著名的学者。他与著名诗人洪亮吉、张问陶等均有诗文唱酬,著作等身,以编纂卷帙浩繁的《粤东诗海》一百六卷、《文海》六十六卷最为人称道。兼擅书画,顺德博物馆藏其《临米芾行书横幅》。

    温汝适(1754一1820年)字步容,乾隆甲辰(1784年)科进士,翰林院编修。工诗文、书法,著有《咫闻录》、《携雪轩诗文钞》等。顺德博物馆藏其行书、草书作品。

    温汝遂字遂之,以字行,自号竹梦生,温汝适弟。与黄丹书、黎简、张锦芳、谢兰生等为诗画交。他专心画竹,精心临摹苏东坡、梅道人、李息斋等竹卷,得其神韵,尤其能得梅道人的形和神。书画鉴定家苏庚春说他的墨竹,能得梅道人笔意。书法亦似之,好事者,往往将其牧识裁之,冒充吴仲圭之作。温汝遂精鉴赏,喜收藏,家中藏有不少古彝器、汉晋瓦当及宋元名迹。广东省博物馆、顺德博物馆和广州艺术博物院等都藏有他的墨竹画。

(八)画牛名家黎奇

    黎奇,字问庐,一字燕臣,顺德龙山乡人。黎奇的画牛在当时与张穆画马齐名,相传有“张穆马、黎奇牛”之说。他能力避历来画牛名家多尚形似而失其神韵之弊,既得其形,又传其神,自成一家风格,成为广东绘画史上仅有的画牛名家。

(九)山水名家梁枢

    梁枢是一个没有功名却在艺术上颇有成就的画家。他字拱之,号石痴。他擅长山水画,亦偶尔画兰竹,兼擅指头画。

(十)以吕翔为代表的吕氏家族

    以吕翔为代表的吕氏家族主要有吕翔、吕培兄弟和吕翔之子吕材。他们都是以画知名。

    吕翔字腾羽,一字子羽,号隐岚,顺德大良人。他自幼书法家伊秉绶来广东做官,见到他的画,非常赏识,认为可与奚冈相比,称“北奚南吕”。他同时亦擅书法。广东省博物馆藏有他的《停舟对话图》,是其传世精品。吕培是吕翔之弟。他字荔帷,一字植之,广东省博物馆藏有他画的《梅花兰石图轴》、《夹竹桃图轴》、《花卉册》、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有他写的《隶书轴》。

    吕材系吕翔之子,字小隐。工画山水、花卉。顺德博物馆、佛山市博物馆、东莞市博物馆和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等均藏有他的花鸟画或山水画,有乃父之风。

(十一)严伦和严显

    严伦字伦阶,号石樵,顺德大良人。作品有顺德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广州艺术博物院等单位所藏山水画。

    严显(1797-1867年)字时甫,顺德黎村人。曾参与修《顺德县志》。工诗文书画,著有《小沧浪馆诗集》。书法以行书见长,山水以清初“四王”为宗,花卉则上追宋元,尤精兰竹。顺德博物馆和广州艺术博物院分别藏有他书法与画作。

上一条:走进顺德·苏仁山句读

下一条:数字资源推介视频

【返回】【顶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