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11-02-24 16:42 访问量:2022 信息来源:
繁盛的清代后期
清代嘉、道时期的顺德书画,是广东美术史上的一个颠峰。这一时期,产生了足以在广东画史上傲视群雄的著名人物画家苏六朋、苏仁山。他们的具有鲜明个性与浓郁平民特色的人物画反映了清代后期的绘画风尚。有人将他们并称“二苏”,其实他们除了同为顺德人和同时擅长人物画以外,几乎没有什么共通之处,艺术上更没有任何关系,因此“二苏”的称谓显得极为牵强。
与“二苏”同时的画家尚有擅画竹的梁琛、被称谓“画坛双艳”的余菱和冯仙霞等。嘉、道以降,仍然是代有才人。出现了擅画人物和荔枝的伍学藻、学者书家李文田。
(一)苏六朋及其后人
苏六朋为顺德勒流镇南水村人,字枕琴,别号主要为怎道人、怎叔。因“枕琴”而衍生的别号则有枕琴子、枕琴道人、枕琴居士、枕琴道子、枕琴道士等。关于他的生卒年,苏六朋所擅诸艺中,以人物画最为见长。
苏六朋的历史、风俗人物画极多,这类画极容易满足购画者之特殊心理,所以具有广泛的市场,这在他的人物画中也是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如《唐十八学士》(广东省博物馆藏)、《苏武牧羊图》(顺德博物馆藏)、《东山报捷图》(广州艺术博物院藏)等。苏六朋纯粹的花卉画极为罕见,大约仅有《花卉》横幅(广州艺术博物院藏)、《花卉》斗方(香港艺术馆藏)等几件。同时亦擅指画。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为《达摩像》轴(广东省博物馆藏)、《三仙图》轴、《光颜却美图》轴、《盲人打斗图》、《鹿图》(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等。苏六朋最擅长之书法主要有隶书,其次是金文、行书和楷书等,而以隶书最为精湛。
(二)以简笔画见长的苏仁山
苏仁山(1814—1850年),字静甫,号长春、灵峰、寿庄等,别署教圃,顺德人,行为怪诞不羁,一生命运多蹇。工写人物、山水,花鸟乃其余兴,约卒于道光、咸丰年间。
他的人物画,以简笔见长,恣肆淋漓、自出机杼,在岭南地区可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他的人物画充分运用线条的粗细和运笔的轻重来表达人物的各种神态。所作画古拙质朴、淡远清雅,把人物的情趣和神态描写得栩栩如生。苏仁山的花鸟画虽然并非所长,但也别具一格,享有盛誉,在其传世的《柳鸦图》(广东省博物馆藏)中可看出此点。苏仁山的山水画也是非常特别。苏仁山还精于书法和篆刻。
(三)画竹名家梁琛
梁琛,字献廷,一作献亭。以画竹呜于世,相传越南国人亦求其画,并谓其巨幅《墨竹图》“落笔风枝雨叶,挥洒淋漓,得竹之神,兼得竹之趣”。
梁琛兼工诗,又擅写玉箸篆,惜无诗集及篆书传世。平生与画家苏六朋、郑绩、李长荣、邓大林、鲍俊等交善,多有诗酒唱酬。梁琛画竹,除了表达一种文人的笔情墨趣,更多地是借对竹的品质的景慕与高扬,将本身并无喜怒哀乐却又司空见惯的墨竹人格化。从这一点讲,他是和郑板桥(1693一1765年)的“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相比,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四)画坛双艳:余菱和冯仙霞
苏六朋和梁琛是诗画相交的好友。他们的配室也是画家,而且享有“画坛双艳”的美称。
苏六朋的配室是余菱,字镜香,别署镜香女史,也擅长画人物,并且也能作高头大轴,在岭南女书画家中小有名气。
梁琛的配室叫冯仙霞,以画白描人物著称。
余菱的人物画传世不多,目前所见有广东省博物馆藏《朝云诵偈图》、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人物》册页二桢和广州艺术博物院藏《人物图》轴一件。
至于冯仙霞的画,在潘飞声的翦淞阁曾藏有她画的《戏婴图》,可惜现在未见流传。在博物馆和美术馆中,则尚未见到她的画。
(五)擅画人物、荔枝的伍学藻
顺德勒流的伍学藻是清代同治、光绪年问广东著名的人物画家。他字用蕴,一字公采,别署松溪居士、十二芙蓉池主人。
伍学藻的人物画中,有不少是摹、仿前人之作,如光绪甲午(1894年)的《老君像》(《澳门贾梅士博物院藏国画目录》)便是仿明代浙派画家吴伟的画法,同年的《单刀赴会图》(广东省博物馆藏)则是摹自明代的陆治。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的《人物轴》仿自明代唐子畏(寅)的底本,广东省博物馆所藏的《碧梧清暑图》为摹仿吴门画派沈周的原作。伍学藻亦擅长画山水、花卉,尤其善于画荔枝和红棉,这类题材的作品有《梅竹山水团扇》(广州艺术博物院藏)、《山水人物》屏(佛山市博物馆藏)、《一本万荔图》、《水仙锦鸡图》(均藏顺德博物馆)等行世。
(六)学者书家李文田
李文田(1834—1895年)是清代著名的蒙古史研究专家和碑学名家,字仲约,号若农、畲光,广东顺德人。著有《和林金石录》、《元史地名考》、《元秘史注》等。李文田的书法以行书和楷书为主。也长于篆书、隶书,其篆书主要得力于汉代的碑额,后来则受到邓石如、赵之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