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顺德> 走进顺德 >走进顺德·顺德新春风俗

走进顺德·顺德新春风俗

加入时间:2011-02-22 10:14    访问量:2160    信息来源:

2007年03月02日  来源:珠江商报  作者:李健明
 
乡间正月闲人少
———竹枝词中的昔日顺德新春风俗
 
    初春时分,披一身春雨,走进青石板砌成的顺德乡村,听那偶尔响起的爆竹声和往来人们的祝福声,闻一闻村头榕树下社庙那浓浓袅袅的香烛,人,也就已在不经意间踏进厚厚的史书,而从不相识的春风更有搭无搭地将书页随意翻卷,让人在有点模糊中走进一村一舍一祠堂中,并在那古朴且充满泥土气息的古老风俗里面随意回溯追寻许多令人回味甚至神往的传统文化风俗以及人们在不经意间不断流传丰富的古朴民俗,然后再在一卷卷古老的竹枝词和一点一滴的感悟冥想中去追想回复那远去或犹存的乡间古风。
 
补天穿与煎薄撑
 
   新春时分,不少家庭主妇在特定日子就用薄撑来完成“补天穿”这一古老风俗,具体来历如何,一直研究顺德饮食文化的廖锡祥老师将为我们娓娓道来。他更提醒我们:“薄撑”以前是用于“补天穿”,这种风俗至今仍存,不过现在多用于餐中主食和乡间祭奠先人的用品。
  新春前后,乡村草根民众不大有时间理会文人墨客的春秋大义、高深莫测的人间悲欢,他们更注重的是那千年承传的古老风俗,哪怕只是一个小桔子,一个薄红包也心满意足。所以在水乡深处的简陋大屋中,那充满古老气息和澎湃生命力量的古风让人不免神往。
 

 
  从除夕到新年,当时的人们都“果盒年年拜大神,柑橙橘蔗几纷陈”,而家中主妇自然最为忙碌,前人就有诗歌专描此事:“一春到地雨连绵,高卧山斋醉欲仙,自古补天原女事,拙荆忙把薄撑煎”。初春雨绵密,每到正月十九,主妇们就煎薄撑来补天漏,这一习俗流传已久,到今天不少乡村仍存。
  就这一古老风俗,笔者咨询了一直研究顺德饮食文化的廖锡祥先生。他介绍说:相传农历正月十九就是伏羲和女娃采五色石补天的日子。后来人们就称这一天为“天穿节”。以前顺德一带的人们都喜欢用糯米粉做成薄饼祭神,而这些黏性极大的食品就称为“薄撑”,也就是我们经常在饭店吃到的“薄撑”,只是现在用料更精细而已。他顺带介绍说,这些薄撑到清明时分也用于祭奠先人,因为它状若叠好的被子,好让先人有一个暖洋洋的被窝安睡家中,这也是一种令人感慨的别样人文关怀。
 
抢拾花炮与添丁发财
 
  正月前后,顺德不少地方都有炮会。炮会前,主事者将鞭炮炮圈用红布缠好,然后在炮架点炮,炮圈冲天而起,人们就用最快速度抢得炮圈,然后跑到神庙参拜。顺德各地花炮规例不同,有的六响,有的三响,但每炮都有说法,最多的自然就是希望添丁发财。以下是当年顺德人抢花炮和拜年的诗歌实录。
  新春时分,许多地方都竞放烟花爆竹,花炮有财丁炮、福禄炮等,顺德不少乡村都有拾得花炮希望来年添丁或发财,因而当时不少女子都“暗嘱我郎来拾个”,而粗心的丈夫大多没当回事,因而“漫将侬话泄人听”,这在古代可是件羞人的事儿,但新春佳节,人们也百无禁忌,权当谈资,一笑了之。花炮会结束后,很多没有抢到花炮的村民就将地上的炮纸碎拿回家,撒到猪圈鸡棚中,希望六畜兴旺,五谷丰登。
 
 
  这一风俗,至今仍存。当年最著名的是龙江仙塘一带,所谓“仙塘花炮利添丁”,如今各处皆有。
  另外,前人拜年,十分隆重,且有婢女相伴,不像今天,手提果篮,一步登门。前人是这样描写当时拜年景象的:花盒花篮婢女肩,几回挑出艳阳天……相倩人来早拜年。春日载阳,有鸣仓庚,使女如花,一路招摇,这也确实成为另一道春日佳景。
 
白莲台下总相逢
 
  当年游春参拜观音其实为少男少女相逢见面提供了难得的机缘与地点,其实他们的父母早就心知肚明,他们有些甚至少年时代就是这样走过来的”。他们也知道在纯洁肃穆的观音眼皮底下,他们的儿女也不敢有所越轨,因而也就放心地让他们“神不知鬼不觉地”上演出一幕幕“邂逅”喜剧。
  新春时分,最活跃的其实是怀春女子。她们静极思动,在参拜观音、金花夫人的过程中大多“巧遇”心上人,上演出一幕幕“邂逅”喜剧。
 
 
  其实,在乡村,男女交往并非想象之中那么滴水不漏,彼此洪水猛兽,她们往往早在几天前就与情郎约好时间地点,到时候就见上一面。如“观音高阁峙金峰,开库香拈记阿侬,郎爱登高诗社结,白莲台下总相逢”。一个“总”字就知道他们交往深浅,而白莲台更成为他们相会的理想场地,因为总有“痴郎徙倚莲台时”,因而,怀春少女总是“心香一柱达精诚”,她们不仅“侬问婚姻符吉兆”,更是偷偷地“与郎今后问功名”。
  当然,不少妇女也成群结队去金花夫人庙好好虔诚祈祷一番。据一直研究龙江文化历史的张永锡先生介绍,现在龙江一带仍有金花庙,就在龙江的紫云阁和龙山的观音阁,而且仍常有妇女前去参拜。而一些跟随她们游春的少女小姑们,则因未嫁郎君而只好在门外徘徊,前人就有一首诗专描此事,十分传神:“游春女伴斗繁华,紫阁衣香人影斜,独惜小姑无限恨,恨人联袂拜金花”。
 
轻薄少年也怜人
 
  当年新春游赏,总有少年郎总喜欢尾随参神女子,他们出语调笑,似无忌惮,而女子们既羞也喜,因为从这些看似轻薄的少年郎口中她们其实也能从另一个角度获得自身价值的肯定与赞赏,因而也就构成欲拒还迎,似嗔却许这一充满悖论色彩的柔美古风。
  在游春赏景的佳日,女子们常常遇到一些轻薄少年趁机会难得,眼睁睁地大看美人,并不时调笑一番,令偶出闺门的她们羞涩难堪。如“正月观音开库辰,白莲台下看佳人”,“登徒翻爱张郎面,朵朵莲花讵现身”。但是“观音开库动闺围”,这些女子“金紫参神意不微”,不过,这些少年大多出身不凡,如“金峰开库女花花,逐队闲郎气自华,同语同行诸女伴,闲郎多半富豪家”,因而这些女子也不时生出“幡动”还是“心动”的辩难。不过虽然她们知道“怎奈狂蜂兼浪蝶,随风高下逐花飞”,但也挡不住她们坚定的脚步,因为“花开八座莲子生”,为求得子,为求未来,她们早早就“莲步姗姗上碧岑”,“白莲台下拜观音”,真是天地神灵一片心。
  最古朴最充满乡土气息的新春时分其实也是人们理解“文化”二字的最佳注脚。

上一条:走进顺德·龙山温家

下一条:走进顺德·顺德自梳女

【返回】【顶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