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出处:港澳海外顺德邑贤录.第一集
索书号:K296.53/34

廖新源教授是順德市勒流鎮槎涌鄉人,現任香港新球企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香港嘉城集團公司董事兼總經理,順德恆德微型摩打廠董事長,九龍新界飲食業商會主席,香港順德聯誼總會永遠名譽會長,順德市榮譽市民,佛山市榮譽市民。
廖新源教授出生於貧苦農民家庭,八歲時其父因病無力求醫而英年早逝,後事亦幸得當地善長仁翁幫助辦理。每念及此,迄今幾十年來總是感觸情懷。由於家境貧寒,廖新源教授只念過三個月私塾,便被迫輟學。境遇所迫,為求生計,1932年僅十歲便離鄉到勒流墟群記船廠當學徒。1938年日寇侵華,年僅及冠便只身遠涉香港,在廣義和船廠做工;1940年經營西香餅鋪;1945年起在九龍經營合成蛋行近四十年。在此期間,由銷售本地產的雞蛋做起,以行業內銷量最大而得“蛋王”之稱。在向酒樓售賣雞蛋的過程中,萌發開拓飲食生意的念頭。自1968年起,在新界、九龍買地做酒家,由第一間新喜酒樓開始,擴業發展嘉喜、嘉麗華、嘉城、金陵閣、迎賓,一間接一間,還在旺角相繼設立兩間菜香齋素食館,創辦嘉城酒樓集團近二十年。廖新源教授憑在飲食行業的成功和聲譽,在香港被推舉擔任九龍新界飲食業商會主席。不僅如此,廖新源教授在經營業務上善於把握機遇,開拓進取。1958年後的三十多年間,曾經營地產及建筑工程公司等,發展經濟實力。他對自己事業的發展感受良多,但認為不離創業初期經過摸索、陣痛和挫折,而只要勤於思考,全情投入,定能創出一番新天地。
廖新源教授出身貧苦,自小經歷磨難,深深體會到人間苦困,養成了克勤克儉、艱苦拼搏、刻苦創業的精神,也激發他愛國愛鄉、熱衷公益福利、好善樂施的人生觀。他常以周恩來總理的偉大人生為學習榜樣,立志盡自己畢生之力奉獻給醫療教育事業,造福社群。
廖新源教授飲水恩源,時刻不忘家鄉人對他的濃情厚意,他願以滿腔熱忱,造福家鄉。自改革開放以來,廖新源教授不斷為家鄉經濟發展和建設事業作貢獻。他和親友合伙在家鄉興辦恆德微型摩打廠,為當地八百多人提供就業機會。為發展家鄉教育公益建設事業,多年來共捐資港幣1000多萬元,捐建的項目計有:勒流新球英文書院(中學),新勒流中學,勒北新球小學,龍灣公園,龍灣大橋,新球醫院、新球敬老院,忠義幼兒園,新球嬰兒樂園,新球福利基金大樓等,并鼎力支持家鄉的交通道路及環境建設,長期為有困難及孤老村民贈醫施藥,排難解憂。
廖新源教授又於1998年慷慨解囊,捐資250多萬港元,在順德市德勝區興建“順德市新球醫院”,并表示在第一工程完成後繼續捐資擴大醫院規模,配置現代醫療設施,使之成為順德市具多種功能的醫院。
廖新源教授不僅造福家鄉而好善樂施,更體現其可貴的還在北京、上海、延安、廣東連南等地捐資辦學、造就英才。計有:贈建北京平榖縣新球書院、延安市延川縣新球書院、上海大學新球演講廳,并在該大學設立了新球青年科技發展獎勵基金,贈建廣東省連南縣民族小學新球大樓。北京平榖縣新球書院和延安市延川縣新球書院在廖新源教授捐資支持教育的鼓舞下,經過几年的奮志進取,教學雙長,均成為當地的名校。對廖新源教授作出的貢獻,分別被北京平榖縣新球書院聘為名譽校長,上海大學授予顧問教授,連南新球專院授予名譽校長,延川縣政協推選為名譽副主席,還被北京平榖縣授予名譽公民稱號。
廖新源教授自參加香港順德聯訪總會以來,熱心支持會務,兼任總會多所屬校校董及順德市梁銶琚中學校董職務。
為表彰廖新源教授造福桑梓,奉獻社群作出的巨大貢獻,順德市人民政府和佛山市人民政府分別授予他順德市榮譽市民、佛山市榮譽市民的光榮稱號。面對這些榮耀,廖新源教授總是謙遜地說“這些榮譽并不代表成功,只是盡自己的心力而已”。事實上,凡他捐資的項目都是盡量憑自已的能力去做,并盡量做到最好。凡與他商談的人總感到,廖新源教授具有胸襟坦蕩、真誠待人的高尚品格。總是一見如故,待人以誠。當亞洲金融風暴難免也對他的經濟造成影響時,并沒有動搖他樂善行善之心。
廖新源教授的樂善行善是一心向善,一家向善,并教育致勉自己的後代繼往開來,代代相傳。人們可見,廖新源教授所捐資眾多項目每以“新球”命名,便包含著自己與大太余寬球的名字,也表達廖新源伉儷同甘共苦緊密相連。廖新源教授說,他的行善總與太太心靈相通,得到太太的鼎力支持而樂此不疲。一次,廖新源教授提出一個捐資數額,還當場被太太貽笑捐資太少而要增捐。現在廖新源教授幼小的孫女也懂得把長輩給她的利是錢奉送給行乞之人。人們祝愿廖新源教授行善之家歡樂祥和。
廖新源伉儷(左二、左一)回鄉參另勒流新球英文書院落成剪彩典禮,右一為順德市委副書記胡洪騷。
廖新源先生(中)參加勒流 “慈善與教同歡夜”晚會,接受 勒流鎮領導致送紀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