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指南> 业界资讯 >图书馆业界资讯2013年9月

图书馆业界资讯2013年9月

加入时间:2013-09-24 16:20    访问量:843    信息来源:

●杭州图书馆“开方”心理疗愈 专家称值得推广
●手机逛大连图书馆 百万图书随处随心阅读
●中国图书馆学会推出未成年人服务优秀案例
●汝州市图书馆:让视障人群“听”文化
●美公共图书馆开展“种子借阅”应对电子信息挑战
●“全民阅读”将立法 专家力挺:国外早有先例
●吉林大学图书馆开通微信公众平台服务
●温州市汽车图书馆启用
●武汉移动自助图书馆 将增手机支付阅读功能
●国家图书馆悦纳3岁读者的启示

 

杭州图书馆“开方”心理疗愈 专家称值得推广
时间:2013年8月14日  来源:中国新闻网
    近日,杭州图书馆推出“阅读疗愈”的公益项目,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12355青少年服务台台长、心理学专家宋健男告诉记者:“希望通过读书,让大家能够更积极地生活,获得通往幸福人生的GPS和助推器。”  
    “阅读疗愈”项目由杭州图书馆联合杭州团市委、12355青少年服务台推出,完全免费,读者只需提前预约,就可以与心理学专家进行交流。  
    “阅读疗愈”方法来自积极心理学,是一种心理辅助疗法。应对“情绪病”,图书馆是一个“疗吧”,心理学专家与读者进行交流,然后列出相关书单供读者阅读,帮助读者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通过互动和体验式分享,阅读能培养一种乐观的能力,帮助人们拥有“优势视角”。在国外,阅读疗法已经相当普遍,在国内却并不多见。杭州图书馆应该是国内首家推出‘阅读疗愈’项目的公共图书馆。  
    浙江省社科院调研中心主任杨建华认为,杭州图书馆以“疗吧”的公益形式,承担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责,能一定程度上满足大家平和身心、调节情绪的需求。现代社会是一个快节奏的风险性社会,人们出现心理波动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杭图的这一尝试值得推广。
  

手机逛大连图书馆 百万图书随处随心阅读
时间:2013年8月19日  来源:人民网
    手机图书馆是指读者通过手机以无线接入的方式,随时随地接受图书馆提供的服务的一种数字图书馆模式。大连图书馆手机图书馆开通不到三个月,访问量就达到了23000余次,文献下载量达到14000余次。
    相比传统的阅读方式,手机图书馆最大的优势在于其访问的灵活便捷,并且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读者可以随时随地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另外读者还可以按照个人喜好来定制多种信息服务。据了解,手机图书馆有网页和手机客户端两种使用方式。大部分书籍可以直接下载到手机客户端查看,部分书籍则是分批按每次最多50页邮件推送的方式来供读者浏览。使用手机图书馆的读者不但可以使用本馆的资源,而且能同时链接使用全国范围内700多家参与手机图书馆协议的图书馆资源。
    中国的第一个手机图书馆是上海卢湾区图书馆在2011年3月份开通的,但手机图书馆在我国的推广,相比使用较早的日本等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


中国图书馆学会推出未成年人服务优秀案例
时间:2013年8月21日  来源:中国文化报
    8月14日至15日,由中国图书馆学会、国家图书馆和云南省文化厅主办,云南省图书馆学会和云南省图书馆承办的中国图书馆学会第一届全国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论坛在昆明翠湖畔召开。
    本届论坛的主题是“阅读与圆梦”,除开闭幕式之外,还有优秀案例展示评审和图书馆新技术专题发言等几大板块,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据了解,为了集中展示和推广近年来我国图书馆界未成年人服务实践中形成的优秀案例,进一步促进全国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方法的多样化和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中国图书馆学会于6月面向全国图书馆界征集未成年人服务优秀案例,全国图书馆界积极响应,短短一个月内共征集案例148个。此次论坛精选10个优秀案例现场集中展播,并邀请业界专家进行现场点评,最终评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8名、三等奖12名及优秀奖若干名。


汝州市图书馆:让视障人群“听”文化
时间:2013年8月22日  来源:中国网河南频道
    河南省汝州市图书馆引进的“心声•音频馆”,只要视障人群使用指纹一键登录,就能享受海量文化资源无障碍畅听服务。
    据了解,“心声•音频馆”是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面向视障人群定制推出的音频资源库,现有资源12000余小时,61765集。内容分为评书曲苑、名曲赏析、影视同声、心声励志、健康新生等九个方面。音频馆每周上线一批资源,每月推出一期特色专题,按照用户需求,结合当下热点,提供有针对性、精细化的特色内容服务。
    “心声•音频馆”配套的专用登录机,不仅能够帮助视障人群使用指纹一键登录,在盲用读屏软件环境的支持下,通过简单的键盘操作,享受海量文化资源无障碍畅听服务,而且能够智能记录访问和收听进度,以便用户继续上次的操作。
    汝州市图书馆“心声•音频馆”的投入使用,将为视障人群提供无障碍阅读和丰富的文化共享大餐。


美公共图书馆开展“种子借阅”应对电子信息挑战
时间:2013年8月27日  来源:南方都市报
    最近,美国一个名为黑陶镇的小镇可谓出尽了风头,原因就在于当地的公共图书馆突发奇想,推出了一项从未听过的服务——种子图书馆:读者仅凭一张借书证,就可以领取一袋种子回家栽种,而到了收获的季节,读者则需收取新种子送回到图书馆,以便再把种子借给其他人。该项特殊服务让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一时成为旅游热点,但图书馆推出该项服务的初衷,却是为了应对网络时代对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挑战做出的“反抗”之举。
    事实上,“种子图书馆”并不是黑陶镇的“创举”,据美国图书馆协会表示,在全美各地至少已有十几个类似的项目在开展。虽然该举措带动了美国不少小镇的旅游业,但是“种子图书馆”出现的初衷却并不是为小镇旅游创造“噱头”,而是公共图书馆为融入电子信息时代的社区生活做出的一番努力。


“全民阅读”将立法 专家力挺:国外早有先例
时间:2013年8月29日  来源:武汉晚报
    本月初,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传出消息,“全民阅读”也将立法。目前全民阅读立法已列入2013年国家立法工作计划,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专门成立的全民阅读立法小组已草拟了《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初稿。接下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还将通过征求部委意见、网上公开征求意见、地方调研等多种方式,广泛听取各界意见,继续修改完善。
    近年来,国人阅读状况堪忧引人深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据显示,从2008年到2012年,我国18—70岁的国民每年人均阅读图书量在4本书左右,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今年全国“两会”期间,115位政协委员联名签署了《关于制定实施国家全民阅读战略的提案》,成为全民阅读立法的源头。
全民阅读立法的消息一传出,赞同者与怀疑者各执己见,呼声不断。专家则力挺,表示国外早有先例。武汉市作协主席董宏猷说,犹太民族早在16世纪就开始对全民阅读立法,以促进青少年阅读,其中的一条规定是:每个人家中的好书不得独享,必须外借给他人分享,否则为犯法。日本也有关于推进儿童读书活动的法律。


吉林大学图书馆开通微信公众平台服务
时间:2013年8月30日  来源:中国图书馆学会高等学校图书馆分会
    为了扩展图书馆与读者的沟通渠道,加强与读者的亲密互动,优化信息呈现方式,提升读者服务体验,给读者传递方便快捷的信息,吉林大学图书馆决定从2013年8月26日起开通吉林大学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通过这一平台,图书馆将实时发布图书馆的公共信息、数据库最新资讯、讲座通知等内容,读者也可通过这一平台对有关图书馆利用中的各种问题提出咨询。
    平台开通5个工作日,有近800人关注,反响强烈。有读者发微信说:“热烈祝贺吉林大学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开通,我是新生,对图书馆的使用一无所知,但我提出的问题答复速度快,信息量和我们密切相关,谢谢!”总之,此平台的开通已经使部分学生受用,且图书馆的领导及工作人员也高度重视这一服务,有15名参考咨询员投入到该服务当中,力争做好此工作,为师生和图书馆架起一座畅通无阻的宽桥梁。


温州市汽车图书馆启用
时间:2013年9月1日   来源:温州日报瓯网
    温州市汽车图书馆项目正式启用,今后,市图书馆、市少儿图书馆的8辆流动图书车将按照既定线路,驶入温州城区的50个社区,为市民提供书刊借还、图书证办理等服务。
    据了解,这些流动图书车是由客车改装而来,其中6辆属于市图书馆,2辆属于市儿童图书馆,每辆车可容纳图书2000多册。车内空间虽小但装备齐全,书架上整齐地排列着政治、经济、法律、教育、文学、医疗方面的图书,电脑、空调等服务设备一应俱全。
    市图书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汽车图书馆项目是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和市图书馆于2012年开始筹备的,为市民提供现场办证、书刊借还、图书预约、资料查询下载等服务。今后,汽车图书馆还将陆续驶入社区、企业、学校、部队和新温州人聚集地,将讲座、展览等文化活动送到市民家门口。


武汉移动自助图书馆 将增手机支付阅读功能
时间:2013年9月8日  来源:长江网
    武汉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与武汉移动日前签约,共同推进武汉智慧文化建设战略合作,双方将展开自助图书馆手机支付功能等合作。
    据了解,今年武汉移动将继续完成“24小时自助图书馆”扩建工程,逐步完善自助图书馆的有线及无线信息网络及手机支付功能。通过覆盖图书机周边的中国移动WLAN服务,通过手机连接到图书馆服务平台,完成线上的图书信息查询、电子图书下载。另外,自助图书馆还将支持中国移动手机支付功能,市民通过手机支付账户可以方便快捷的进行缴费、充值甚至订购书籍。


国家图书馆悦纳3岁读者的启示
时间:2013年9月12日  来源:华龙网
    国家图书馆公共服务区域即日起对读者年龄放宽。此前,进入总馆北区中外文文献开架阅览区的读者必须年满16周岁才行,如今读者只要年满13周岁,便可入馆博览群书。而少儿馆则从原来只接待6至15岁的小读者,改为12岁以下均可。增加了针对低幼儿童的服务,3岁以下的孩子能在家长的监护下在专门的区域看书,不会影响其他孩子阅读。
    日本学者七田真认为,“3岁就能轻松阅读书本的孩子,终其一生都会有读书欲”。儿童阅读,是“花的事业”、“根的工程”,孩子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会造就书香琴韵、喜爱学习的性格,形成一种习惯,对于国家的文化发展、民族气质的培养,都是积极的熏陶、影响和推进。
    国家图书馆在国内率先悦纳3岁儿,不仅是对图书馆公共文化功能的挖掘,更是对读书工程的积极引导、开拓性发展,是对孩子阅读性格温馨、用心的培养和挖掘。

上一条:图书馆业界资讯2013年8月

下一条:图书馆业界资讯2013年10月

【返回】【顶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