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讲述家乡故事  绘就新时代人文画卷
			
			加入时间:2025-11-04 11:08    访问量:5    信息来源: 珠江商报
			
				       从挖掘讲述家乡故事,到家乡建设的“参与者”“推动者”,为顺德的高质量发展贡献人文力量,11月2日,“赋能‘百千万’·寻找家乡的故事——我来说顺德”系列活动在顺德区文化馆举行,进一步凝聚起热爱家乡共建美好家园的共识。
  系列活动由顺德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顺德区农业农村局(区乡村振兴局)、顺德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顺德区教育发展中心(现为顺德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顺德融媒、顺德区百越乡村振兴促进中心、顺德区作家协会、顺德职业技术大学人文学院联合主办。活动自5月启动以来,吸引了来自社会各界、各年龄段的千余份投稿,涵盖文字、影像、课件等多种形式,共同绘就了一幅有温度、有深度的顺德新时代人文画卷。
  顺德区政协副主席刘国兴、原顺德区政协主席招汝基、区农业农村局局长谭逢显、顺德区档案馆馆长陈永刚、顺德区教育局副局长(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王涛等嘉宾出席活动。
  多元讲述,汇聚顺德精神
  本次活动广泛征集反映顺德历史人文、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民俗非遗等方面的优秀作品。参赛者中既有八旬长者,也有稚龄孩童;既有土生土长的顺德人,也有扎根于此的新市民。他们用文字、声音、镜头多维度讲述顺德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来自大良实验小学的梁凯俊同学凭借《饭香里的传承与成长》一举夺得“我来说顺德”金牌故事与“顺德解画”创意短视频一等奖。他在活动现场分享道,因为从小在父母经营的老字号餐饮店里长大,父母的言传身教,让他不仅学会了挑选食材、烹调美食的技巧,更懂得了用心、诚信经营的道理,“这份奖项让我更加坚定了传承的决心”,去守护这份宝贵财富。
  我来写顺德故事社会组二等奖获得者徐鹏则以散文《捞仔不捞》展现其作为外来务工者在顺德的奋斗与融入。他现场分享道,他在顺德近30年,见证了顺德经济的飞速发展和风土人情的变迁,“顺德发展,我也发展。顺德是我的福地,我与顺德同发展”,希望通过文字,传递团结友爱、共建家园的理念。如今,他是一名活跃在顺德文坛的企业家,“我将以这次活动为契机,更加努力地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写作和搞好企业经营管理,用热爱和坚守写出更多更好和有影响力的作品来讴歌顺德。”
  佳作涌现,近160篇作品获奖
  活动现场颁发了“顺德传统文化教学示范课件”“我来说顺德故事”“我来写顺德故事”“顺德漫画创意短视频”等多个类别优秀作品证书,覆盖少年、青年、大学、社会四个组别。近160篇优秀作品题材丰富,形式多样,展现出顺德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时代活力。
  在“顺德传统文化教学示范课件”评选中,《自然的魔法——香云纱的非遗密码》、《探秘顺德美食咸生菜 争做顺德美食推荐官》等十件作品分获入围奖、入选奖,为传统文化教学提供了优质素材。
  “我来说顺德故事”奖项中,黄子隽的《我来说一个关于顺德的故事》、刘一骏和沈庭安合作的《爱国爱乡的“棉叔公”梁棉》等20个作品荣获“金牌故事”。
  “我来写顺德故事”征稿活动中,涌现出大批优秀作品。其中,顺德华侨小学陈彦麟的《顺德龙舟记》、容桂小学冯颖琦的《龙腾四海——与李小龙的时空对话》获得少年组一等奖,顺德第一中学吴文怡《一夜鱼龙舞》、陈村镇初级中学何明蔚的《乡音萦耳,文脉牵心》获得青年组一等奖,广东药科大学王冠靖《青云文社与八百孩子》获得大学组一等奖,卢兴强《环两江文旅先行正当时:顺德龙江左滩村》、胡美玲《漱玉泉》获得社会组一等奖。
  创意短视频奖项同样精彩纷呈,大良实验小学梁凯俊《饭香里的传承与成长》、顺德职业技术大学杨思慧《日记本》荣获一等奖。
  此外,现场还表扬了陈晓静、廖宇娥等优秀指导老师与顺德职业技术大学人文学院、顺德区第一中学、容桂幸福陈占梅小学等优秀组织单位,感谢他们在文化传承与教育推广中的辛勤付出。
  当天,为进一步拓宽“家乡故事”的叙事边界,顺德区作家协会主席王茂浪还分享了自己创作《顺来吉往——顺德吉安关系简史》一书的经验,讲述顺德与江西吉安两地文化交融的历史渊源。
  深挖文化底蕴,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人文动力
  每一个故事,都是顺德发展的一个生动注脚;每一次讲述,都是对顺德精神的一次深情礼赞。系列活动征集的鲜活素材,共同绘就了一幅有温度、有深度、有广度的顺德新时代“富春山居图”,充分展现了顺德乡村的独特魅力、发展活力与巨大潜力。
  区百越乡村振兴促进中心主任江海峰认为,活动不仅梳理了顺德的文脉肌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广大乡亲,尤其是年轻一代对家乡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鼓励大家从故事的“倾听者”“讲述者”,转变为家乡建设的“参与者”“推动者”,为“百千万工程”的实施凝心聚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作为活动主办方,他表示,该中心将继续秉持初心,搭建更多元化的平台,链接更广泛的社会资源,与大家携手同行,共同挖掘乡村价值,传承优秀文化,促进产业发展,改善人居环境,让顺德的乡村真正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家园,为顺德的高质量发展贡献人文力量。
  当前,全省正深入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这为顺德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顺德区农业农村局局长谭逢显在致辞中表示,本次活动正是积极响应省委号召、市委部署,以文化为媒、以乡情为纽带,激发全社会共同参与顺德高质量发展的一次生动诠释。活动深度挖掘了散落在顺德每个角落的家乡故事,这些故事,是顺德人文经济的鲜活注脚,是岭南文化精致小城建设成果的生动体现。
  谭逢显介绍,区农业农村局在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中,始终注重挖掘和提升农业的多元价值,将传统农耕文明与现代产业理念相结合,大力发展都市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让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农产品变商品,使乡村成为承载乡愁、安居乐业的精致空间,让“人文经济”在顺德的乡村沃土上绽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