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5-10-13 16:15 访问量:111 信息来源: 珠江商报
今年佛山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高标准建设环两江(西江、北江)区镇村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着力培育区域发展新增长极。龙江镇作为顺德区唯一入选核心区的镇街,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抢抓机遇?如何与周边协同区共同打造跨区域文旅融合带,推动顺德西部发展迈上新台阶?
10月11日上午,带着这样的思考,“顺峰论道”区政协委员建言资政座谈会(总第70期)在龙江镇委党校举行。区政协委员、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行业专家齐聚一堂,围绕“构建‘水乡文旅+非遗活化’生态圈,擦亮‘环两江’文化IP”主题展开座谈,共商文旅融合发展之计。
会前,顺德区政协副主席刘国兴带队实地参观甘竹滩水上文旅项目,详细了解龙江镇山水资源、甘竹滩文旅产业集聚区基本情况以及甘竹滩青年潮玩天地各功能分区布局。
作为龙江的生态金名片,甘竹滩坐拥74公顷不通航稀缺水域资源,也是佛山“环两江”先行区重点打造的三大文旅集聚区之一。项目将以桑园围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为纽带,建设3.8公里水上赛道,布局水上乐园、游艇码头、滨水美食街区等六大功能区,致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水上潮玩天地”。
随后,与会代表结合调研成果和实际经验,围绕主题展开深度交流,就“环两江”文化脉络挖掘、非遗项目活化路径、文旅业态融合创新等方面提出思考和建议。
龙江镇人大副主席伍世孟率先介绍镇域资源与发展规划。当前,龙江镇以文旅为抓手,分三期推进甘竹滩文旅集聚区建设:一期活化甘竹滩发电站等工业遗存,打造主题鲜明的历史展馆,配套咖啡茶饮等业态,已形成集参观、休闲、美食于一体的半日游至一日游体验区域;二期启动左滩水岸·小镇客厅项目,改造活化原发电站旧宿舍为民宿,解决游客“过夜难”问题;三期将重点开发水上旅游项目,打造长3.8公里、宽200米的水上运动赛道,结合滩涂地、桥下空间等资源,发展水陆联动项目,提升年轻游客体验。
顺德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产业发展与资源开发股股长何小雷指出,甘竹滩文旅产业集聚区虽然具备丰富的文旅资源,但存在发展相对滞后的短板。他详细介绍了龙江片区在文旅产业发展方面的思路、资源整合与招商推广举措,提出目前已对接全国性文旅科技集团,借助其招商与产业运营能力,将优质资源导入龙江片区,提升本地文旅产业的专业化水平和发展能级。
立足龙江深厚文脉,龙江镇荣斋历史展览馆馆长温荣欣建议用好龙江“人文荟萃”的优势,深入挖掘翰林进士、武状元、“岭南四大家”之一的张锦芳、“竹本画派”创始人彭睿薰等一大批文化名人的艺术成就与精神风骨,展示本土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通过建设历史文化展览馆,同步配套水上旅游项目,打造深度文化旅游体验。
围绕文化IP的年轻化表达,区政协委员、雅尔基里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铿指出,龙江虽有优质资源,但主题叙事不够清晰,青年传播声量不足。他结合逢简水乡活化、大良鱼灯会IP打造案例,强调应从年轻化、旅游化的实践经验出发,将美学设计、故事表达与体验互动三者结合,构建立体化的文化IP。同时,要重视青年群体在文化生产与传播中的主体作用,通过搭建共创平台、创新表达方式,引导年轻一代参与本土文化的再创造与再传播,形成真实、有生命力的社群表达,实现文化IP的价值增值与代际传承。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顺德区机关大院对外开放的“出圈”,就是很好的例子。”区政协委员、南方日报顺德站站长王基国从情绪消费视角给出破局思路。他指出,要关注情绪消费时代下的文旅创新,建议龙江可借鉴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举办万人星空演唱会的成功模式,设计出富有仪式感和情绪感染力的经典徒步线路,打造“可打卡、可共鸣、可传播”的体验场景。
互动环节,台下多位政协委员也结合自身实践,踊跃建言。区政协委员苏权兴认为,各镇街在非遗与民俗文化的展示上需避免同质化,积极挖掘自身的特色优势,形成独特的文化辨识度。政协委员周冬韵则建议在餐饮场所引入非遗演出,实现文化体验与消费场景融合,并进一步把握年轻化消费趋势,结合“旅拍”热潮发展文化体验项目,鼓励年轻人穿戴粤剧服饰、化戏曲妆容,在古色建筑前拍照打卡,并通过旅拍内容在社交媒体传播,形成口碑效应。
顺德区政协副主席刘国兴充分肯定委员们的建议,同时指出,要充分发挥顺德“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一是依托顺德现有的区位优势、政策支持,系统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二是鼓励各镇街因地制宜,发掘并弘扬本地文化遗产与独特优势,实现错位发展;三是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坚持专业人做专业事,广泛听取专家、市民、企业家意见,动员群众参与治理,真正让文旅发展惠及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