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5-10-13 16:14 访问量:50 信息来源: 珠江商报
10月11日,顺德高新区管委会、杏坛镇人民政府召开“人文润杏坛 产业兴水乡”人文经济融合发展大会,通过探索产业、文化、乡村融合发展方式,奋力创建世界级旅游“最佳乡村”、打造岭南文化精致小城、大湾区产业开放高地。
当前,顺德已全面吹响人文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号角。杏坛通过一个重磅部署、一批产业项目集体签约以及一批社会力量的引入,深刻践行新时代人文经济学,表现出为顺德建设世界级智能制造高地、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名片贡献力量的坚定决心。
区政协主席陈卫东,杏坛镇党政主要负责人等出席活动。
实施“四大行动”
顺德区人文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明确了顺德践行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发展路径,就是围绕人、文化、经济三个要素做文章,关键是走好文城互济、文经相融、因文善治、因文立名的路径,奋力实现世界级智能制造高地、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两个“世界级”目标。
这一路径为杏坛践行新时代人文经济学指明了方向。大会重磅发布了《杏坛镇人文经济融合发展暨环两江协同区镇街建设三年行动方案》,通过最美水乡村居行动、文经相融产业提升行动、和美村居建设行动、联合国“最佳旅游乡村”创建行动四大重点任务,深刻诠释杏坛镇“文城互济、文经相融、因文善治、因文立名”的具体路径,为杏坛破局向新注入新的动力。
其中,最美水乡村居行动包括古建筑的保护与提升,全域环境“净化、绿化、美化”工程以及发展乡村旅游、文化体验、创意产业等新业态,让古村焕发新生,让水乡留住乡愁,激活城乡共生密码。
文经相融产业提升行动将立足杏坛产业基础与人文特色,坚持以文赋能、以经促文、产城人深度融合的发展路径,全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将杏坛建设成为湾区西岸具有显著影响力的智造高地和魅力水乡。
和美村居建设行动将通过筑牢基层组织堡垒、发挥骨干主体作用、涵养文明社会风尚、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等方式,营造良好家风民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因文善治”的杏坛样本。
联合国“最佳旅游乡村”创建行动将以逢简申报“最佳旅游乡村”为契机,将北七乡通过水网串珠成链,更高规格打造水乡文旅集聚区,激发文旅产业发展新动能。
杏坛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胡永峰表示,当前,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文湾区建设不断走深,杏坛将以“百千万工程”为引领,牵引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全力贯彻落实该方案,开启全面推进人文经济发展的新征程,推动杏坛高质量发展更上一个新台阶。
一批重点项目签约
近五年,美芝科技产业园、悍高六角大楼、德冠中兴科技园等超20个重点产业项目、超150亿元投资在杏坛落地生根,形成了以先进材料、智能家居、高端五金为主导的优质产业集群。截至2024年,杏坛规上企业达397家、高企47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4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87家,硬实力在全区名列前茅。
杏坛是明代黄仕俊、清代梁耀枢两位状元的家乡,更孕育了龙舟说唱、光华人龙舞、八音锣鼓三项国家级非遗瑰宝,同时还有21座古桥、239座古祠堂、145处不可移动文物,这些都是杏坛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古宝藏”。
雄厚的产业基础和深厚的人文底蕴成为杏坛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底气,如今这份底气再添新力量。大会上,顺德区现代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揭幕。该园区坐落于杏坛镇万亩农田美丽田园示范区内,总面积约7010亩,总投资规模约1.3亿元,将整合工厂化养殖、种苗提优与培育、预制菜深加工与高效物流、农产品安全与检测服务、文创旅游与生态保护、科研培训与品牌打造等多元功能板块,形成“一带两区三中心”的协同发展格局,将辐射“北七乡”乃至全镇水产养殖,致力打造一个以人文精神为引领、以经济发展为动能、以生态和谐为底色的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综合平台,将成为杏坛探索新时代“人文经济学”、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战略平台。
接下来,旨在推动产业提质的“产研共链·预制升级”顺德区现代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示范项目、助力农文旅资源整合开发的北七乡农文旅示范区项目、强化科技创新支撑的北京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顺德园)项目、促进餐饮产业与地方文化结合的天悦餐饮战略合作项目,以及深挖地方文脉价值的“环两江”状元文化赋能人文经济标杆项目等一批涵盖产业升级、文旅融合、产学研合作的重点项目集中签约。
这些项目的成功签约,是杏坛各方携手合作的成果,将为杏坛人文经济融合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多元力量参与谋发展
大会邀请了悍高集团负责人欧锦锋、阅生活董事长麦兴鉴、广东顺朗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丁丽茹前来分享企业对于人文经济学的思考,还邀请了佛山顺德融媒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马志良分享融媒宣传视角下关于人文经济学的思考。
“以设计驱动,家具也可以很时尚。”欧锦锋表示,他们重视以工业设计为产品形象注入美学元素,让其品质内涵背后的文化赋能得到更高层次的体现,将传统的家居五金变成了时尚行业。
阅生活在发展过程中,注重融入在地文化,打造了“古朗椅”“吉祐沙发”“青云椅”等系列产品。“这些产品感动了很多消费者,甚至我们的生产工人,在得知这些产品背后承载的文化内涵后,也觉得自己的生产工作更具温度。”麦兴鉴说,这种在地文化的融入得到了很多消费者的认同,而产品背后的文化内涵也跟随着产品插上了翅膀,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丁丽茹表示,立足杏坛千年水乡历史,他们将致力于将旗下产业园打造成为服务RCEP的国际合作示范园、全国渔业融合创新的示范基地,更成为彰显杏坛人文精神的省级高标准产业园。
马志良站在传播的角度对杏坛的人文发展路径进行了分析,“当我们看到杏坛将水乡的灵动、岭南的简约等融入产品设计,将龙舟的团结拼搏精神注入品牌文化,我们看到的是一场从‘制造’到‘智造’的深度探索”。
践行新时代人文经济学,更离不开多元力量的协同参与。大会特别设置荣誉授予环节,为杏坛艺术家、设计师颁发“水乡文旅设计师”证书,为长期合作的宣传伙伴授予“水乡文旅推荐官”证书,为杏坛新媒体宣传人颁发“水乡文旅代言人”证书,旨在凝聚专业智慧与传播势能,助力杏坛进一步完善文旅生态、优化发展路径,让人文经济学理念在水乡实践中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