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顺德信息> 科教医疗 >“五大中心”专治各种健康困扰 运动伤 睡眠差 体重超一站搞定

“五大中心”专治各种健康困扰 运动伤 睡眠差 体重超一站搞定

加入时间:2025-09-30 11:27    访问量:185    信息来源: 珠江商报

      暂别数载,深植顺德人民健康情怀的顺德第一人民医院旧址,已于今年6月正式升级为南方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简称“南医八院”)大良院区,成为守护市民健康的一处全新阵地。
  这里不仅有南医八院总院各科专家定期坐诊,还设有精心打造的“五大中心”,针对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医疗与康复服务,无论是运动伤痛、睡眠困扰,还是体重管理难题,在这里,都能找到专业的解决方案。
  1 肌骨康复中心:“康复急救队”精准破解肌骨伤病难题
  意大利赛车手Alex,在比赛中意外受伤导致肩胛骨等多处骨折。意大利医师认为无需手术,建议他静养,可他的左臂活动严重受限,还伴有持续性剧痛。为了回归正常生活,经朋友介绍,Alex飞越8000公里来到顺德,到南医八院大良院区的肌骨康复中心就诊。
  中心采用多学科协作模式,为Alex制定治疗方案,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精准针刀松解术,搭配关节松动术和个性化康复训练。仅治疗3天,Alex的疼痛就大幅缓解,手肘能抬到超过90°,1周后能无痛地够到头顶,3周时肩关节实现全范围活动。Alex对治疗十分满意,出院前特意送上锦旗,感谢医护团队帮他重拾对生活的热爱与信心,目前Alex已顺利重返赛场。
  谈及中心的多学科协作模式,该院肌骨康复中心主任医师刘锦灿表示,MDT模式打破了单一学科局限,中心汇聚康复、骨科、超声、中医等领域专家的智慧,能从病因诊断、手术治疗、康复干预、中医调理等方面,在治疗全流程提供专业支撑,实现“诊断-治疗-康复”无缝衔接,避免诊疗片面性,提升方案科学性。
  针对不同肌骨疾病患者,该中心会遵循“个性化、中西医结合、精准适配”原则,“我们会结合患者的病情、体质及康复目标量身定制方案,先由多学科专家联合评估,再用核心技术实施治疗,搭配先进设备辅助训练,专业团队还会全程跟踪康复进程,动态调整方案,确保康复效果。”刘锦灿说。
  中心亮点速递
  该中心配备一批先进设备,为精准诊疗奠定基础,如:超声诊断仪能清晰排查软组织病变;半导体激光、低温冲击镇痛仪等可有效缓解疼痛;核心肌群训练系统等助力个性化康复训练;中医经络检测仪还能支撑中西医结合治疗,让诊疗和康复更精准有效。
  核心技术方面,中心汇聚了龙氏治脊疗法、针灸、小针刀、意大利筋膜手法等多种实用技术,无论是颈肩腰腿关节急慢性疼痛患者,还是脊柱侧弯、椎间盘术后等群体都能在这里得到专业治疗。
  2 运动损伤康复中心:运动党专属“康复站”助你重返赛场
  25岁的篮球爱好者小王,两个月前在比赛中右脚踝严重内翻扭伤,伤处剧烈疼痛、肿胀、无法承重,确诊为Ⅱ度韧带损伤。为能够回归正常运动,小王前往南医八院大良院区运动损伤康复中心就诊。医生借助足底压力测试设备、等速训练系统,精准评估其步态、压力分布及踝关节肌力和耐力缺陷,并据此定制个性化的康复方案,给予手法松解粘连、平衡垫本体感觉训练、等速力量训练及渐进性跑跳练习等治疗。
  经过4周的系统治疗,小王的动态功能测试显示其起跳落地姿势得到纠正,足底压力分布均衡,目前已成功回到赛场,小王很感激中心团队帮其找回了运动的快乐。
  谈及中心的诊治优势,康复科物理治疗师罗嘉森表示,该中心以前沿康复理念和先进评估治疗设备为支撑,专注于精准评估与精准治疗。
  “如等速训练与评估系统,能客观监测肌力和关节功能;足底压力步态评估,能找准动态静力学上的问题;核心肌群评估能明确稳定性的短板。我们会据此制定专属方案并通过数据对比追踪恢复,高效、科学地帮助运动员安全回到赛场。”罗嘉森强调,无论就诊者是何种运动造成的损伤,中心都会根据项目特有的生物力学特点进行针对性评估,实现“对症下药”。
  中心亮点速递
  该中心以“医体融合”为核心理念,汇聚康复、关节外科领域的专家,设有门诊部、运动功能评估室及运动损伤康复部,构建起“预防-诊疗-手术-康复-运动”全周期管理及服务体系。
  中心配备了多关节等速训练与测试系统、运动康复测试与训练系统、步态分析数据采集系统等先进设备,还拥有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Maitland关节松动术、SRT运动康复技术等优势技术,能为急慢性运动损伤患者提供运动前功能评估、损伤防护、损伤后治疗、康复训练的全方位服务。
  3 神经康复中心:神经修复“黑科技”重燃患者希望
  75岁的张姨入院时情况不容乐观,被诊断为脑出血恢复期、肺部感染、气管造口且需呼吸机辅助通气,还合并症状性癫痫与双侧少量胸腔积液。她表现出嗜睡,但有睡眠觉醒周期,查体不配合,四肢乏力无法自主翻身,要依赖呼吸机维持呼吸。
  南医八院神经康复中心团队迅速介入,为其制定综合方案:每日开展床旁被动肢体运动防肌肉萎缩,用功能性电刺激唤醒神经肌肉,同步推进促醒、吞咽及肺康复训练;强化气道护理、保证营养支持,间断脱机锻炼,并严防长期卧床并发症。经过精心治疗,张姨成功脱离呼吸机,意识逐步好转,为下一步回归家庭的目标打下坚实一仗。
  谈及中心的康复实力,神经康复中心主任医师刘结梅表示,中心坚持“评估-干预-再评估”的闭环管理模式,跟着患者病情动态调整方案,“比如,早期偏瘫或没法站立行走的患者,会优先应用机器人辅助进行站立和步行训练,帮助患者重建行走能力;对于伴认知障碍(如记忆差、理解弱)患者,会加入VR情境模拟训练,通过模拟日常生活场景,帮助提升认知水平。”刘结梅指出,动态调整的好处在于灵活、精准,能让各阶段的治疗目标与患者需求高度匹配。
  中心亮点速递
  该中心运用经颅磁刺激(rTMS)、机器人辅助训练、VR智能康复、fNIR评估等前沿技术,为肢体障碍、吞咽障碍、认知言语障碍患者提供专业康复治疗,大幅提升神经重塑效率。如:rTMS可精准调控脑区兴奋性,助患者恢复运动与认知功能;康复机器人能提供高强度、个性化重复训练,弥补人工操作局限。与传统康复相比,这些技术更精准、数据化,还能突破患者主动配合度的限制。
  核心技术有三大特色:超声引导下肉毒毒素注射实现痉挛精准治疗;“吞咽造影评估+球囊扩张术+声门下正压治疗+神经电刺激”形成吞咽障碍闭环康复;“胸廓放松训练+气道廓清技术+呼吸肌训练+膈肌刺激”多维技术解决呼吸困难问题。这些技术已帮助众多神经疾病患者改善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
  4 睡眠医学中心:“美梦守护者”还你一夜好眠
  60岁的唐阿姨,10年前因亲人离世陷入长期焦虑,进而引发失眠,被诊断为焦虑抑郁伴睡眠障碍,长期服用精神心理科药物与安眠药,每天难入睡、仅睡两三个小时且早醒,白天精神萎靡。
  今年6月,唐阿姨来到南医八院睡眠医学中心就诊。经过全面评估,中心为她制定了非药物的认知行为疗法,搭配超声引导下的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治疗。门诊治疗一周后,唐阿姨的睡眠明显好转,半小时能入睡,每晚可睡上5个多小时;第二周改为隔天治疗,6周后睡眠时间达到7小时;治疗第三周,精神心理科药物从三种减至一种,安眠药成功停用。如今三四个月过去,其失眠未复发,情绪稳定,唐阿姨开心地说这是她十年来第一次能一觉睡到天亮。
  睡眠医学中心主任医师李玺介绍,中心治疗分“睡不着”和“睡不好”两大板块。针对“睡不着”患者,优先用认知行为疗法纠正错误睡眠认知与习惯,指导健康睡眠方式,药物仅短期辅助,还可结合超声引导下心脏神经节阻滞、经颅磁刺激物理治疗等非药物手段。
  而对于“睡不好”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中枢性病例由神经内科主导跟进;阻塞性病例则多学科协作,可通过耳鼻喉科手术解除上气道狭窄,口腔科定制矫正器打开气道,或为患者佩戴经压力滴定的无创呼吸机。中心还会提供健康睡眠指导与体重管理建议,并联动体重管理中心帮助肥胖患者减重。
  “准确诊断是前提,个体化治疗是核心,多学科协作是保障,全程管理是关键。”李玺强调,中心会对患者进行依从性管理、长期随访与心理支持,形成治疗闭环,助力患者实现长期有效的睡眠改善。
  中心亮点速递
  该中心由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中医科、口腔科、耳鼻喉科、心理科、麻醉科等多学科团队组建而成,打破专科壁垒,以病人和疾病为中心,打造全流程、一站式、规范化的睡眠障碍疾病诊疗体系。无论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鼾症,还是失眠、异态睡眠等问题,在这里都能得到专业的诊治。
  5 体重管理中心:“体态塑造专家”科学减重很靠谱
  32岁的刘女士体重严重超标(BMI 33.1),还患糖尿病、重度脂肪肝、高脂血症、月经紊乱、多囊卵巢综合征等,曾尝试过节食、运动等多种减重方法,但效果不佳,后来她到南医八院体重管理中心就诊。
  中心通过身体分析仪、内分泌及代谢检查等做系统评估,确诊其为肥胖症合并代谢综合征,随后启动“1+N多师”管理:营养科制定低碳水、高蛋白质的低GI饮食方案;康复师设计有氧与抗阻结合的运动方案;心理科介入疏导心理负担;内分泌科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用国际认可的降糖减重药物改善胰岛素抵抗。
  6个月后,刘女士成功减重20公斤,BMI降至23.5(正常范围),血糖恢复正常,进入糖尿病修正期;脂肪肝从重度转为正常,脂肪肝实现逆转,情绪大好,还掌握了一定的饮食运动知识,停药后状态稳定。
  医院体重管理中心主任医师李玥介绍,该中心以广东省代谢障碍交叉医学精准防治与数字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核心平台支撑,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内分泌与代谢科为专家技术支撑,整合营养科、中医科、健康管理科、康复医学科、心理科、胃肠外科等15个学科资源,通过体医融合,实现了从专科门诊到多学科整合逐步升级,为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干预。
  李玥特别提到,中心引入AI管理技术,加上专业医护把关,助力患者养成健康习惯,不少患者经训练后可堪比“半专业的营养师和康复师”,实现了从被动管理到主动管理的健康蜕变,体重管理实现“从家庭到中心”全覆盖。
  中心亮点速递
  该中心以“全周期闭环管理”为核心,多元整合,精准分层,采用“筛查-评估-干预-随访”一体化模式,运用“生活干预-药物辅助-中医调理-运动康复-心理支持-代谢手术”的序贯阶梯疗法,为超重、肥胖及相关代谢性疾病患者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
  中心配备了体成分分析仪、体适能评估一体装备、DXA骨密度仪等先进设备,提供全面的身体评估。核心技术涵盖数字化糖尿病肝脏病共管、代谢手术联合康复、中西医整合、运动康复等技术,助力患者科学减重、改善代谢。
  无论单纯性肥胖、代谢综合征患者,还是减重术后人群,尤其是合并糖尿病、关节损伤等慢性病的复杂病例,均能获得多学科协同管理服务。

上一条:让创伤救治更快更准

下一条:陈村旧圩善园“慧龄空间”解锁文化养老新模式

【返回】【顶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