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摘 生活资讯 经  济 健康饮食 科技数码 家庭教育  
 
首页 > 报刊文摘> 健康饮食 >“肌”不可失

“肌”不可失

加入时间:2025-09-27 19:59    访问量:32    信息来源: 家庭医学 2025年11期

  肌少症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骨骼肌质量、肌肉力量损失和/或身体功能表现下降的疾病,是老年女性普遍易感的一种慢性疾病。最新研究显示,老年女性的肌少症患病率高达17%

老年女性为什么易患肌少症

  激素水平 绝经后雌激素水平的下降可引起BDN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血浆水平降低,进而引起了肌肉量的降低;雌二醇的减少会降低肌卫星细胞的增殖和补充,而绝经后雄激素水平的降低会导致肌肉内IGF- I(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的减少,对肌肉大小和力量产生不利影响。此外,绝经后孕酮水平下降会导致肌肉功能的丧失,骨骼肌质量下降。

  炎症因子 有些老人看似“胖”了,可能是肌肉质量下降,脂肪增多了。老年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其体内的白细胞介素- 6、白细胞介素- 1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释放增加。这些炎症因子促进脂肪细胞的生长,抑制肌肉细胞的功能,导致肌肉力量下降,从而导致肌少症。

  铁过载 老年女性体内铁含量较中青年女性多,因为月经会导致大量的铁排出体外,但随着绝经年限的增加,女性体内的铁水平逐渐恢复。血清铁蛋白含量增加已被发现与肌少症明显正相关,其中更深层的机制涉及氧化应激、线粒体损伤、泛素连接酶水平升高等。

老年女性预防肌少症有妙招

  激素替代疗法 激素替代疗法对刚绝经的老年妇女效果较显著。研究发现,雌激素替代疗法可提高肌球蛋白的功能,增加肌肉组织中雌激素受体的数量。同时,注入糖皮质激素可改善局部肌肉组织因炎症因子造成的损伤,减少骨骼肌流失。相较于动物激素,老年女性使用大豆蛋白、异黄酮等植物激素可能效果更佳。

  营养干预 老年女性相较于年轻人需要更多的蛋白质来补充能量,《老年肌少症综合干预循证临床实践指南》建议每日摄入1.22.0/公斤体重,且需要平均分配至三餐中,即摄入2025克优质动物蛋白与植物蛋白,尤其需要摄入富含人体不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的动物蛋白,重视必需氨基酸中的支链氨基酸的补充,改善肌少症的早期症状。此外,蛋白质可以分为快速吸收的蛋白和缓慢吸收的蛋白,多加摄入快速吸收的蛋白如富含乳清蛋白的食物(酸奶、牛奶等)可以刺激骨骼肌组织的蛋白质的合成加强鱼油等脂肪酸的摄入可使得肌肉的合成增加。补充维生素D从而提高钙、磷元素的转运,提高肌肉力量。

  中医药干预 菟丝子黄酮能明显提高血清雌二醇、孕激素水平,白藜芦醇刺激雌激素应答基因的转录和表达,增加肌肉含量。黄芪、党参、白术补益脾气,鹿角胶、桑葚滋养肌肉,麦冬、沙参增加津液,滋润肌肉,提高肌肉质量。八珍汤联合营养治疗对预防肌少症的发生有明显的效果。

  提高身体活动水平  《老年人肌少症防控干预中国专家共识(2023)》建议,老年女性应将有氧运动与抗阻力运动、平衡运动相结合来预防肌少症,即每周2次的抗阻运动(每次35组,每组1015分钟)和每周23次的有氧运动/平衡运动(每次30分钟)。抗阻运动包括俯卧撑、哑铃、杠铃等,有氧运动包括散步、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平衡运动包括平衡车、平衡木、平面支撑及普拉提等。

  充足睡眠 研究表明,每天68小时的良好睡眠是预防肌少症的有效手段。睡眠时间小于6小时会导致激素代谢紊乱,促炎症因子分泌增多,导致骨骼肌合成减少,分解增多。

  定期检查 老年女性出现浑身无力、走路疲乏、容易跌倒、起坐困难等症状时应警惕肌少症的发生,应及时就诊,尽量在未进展到肌少症的阶段进行综合干预,预防肌少症的发生

  积极治疗 其他共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慢性肾衰竭等代谢疾病会影响肌组织中的代谢通路,进而发生肌少症,因此要加强这些慢性疾病的治疗;脑卒中、脑梗死、脊髓疾病、骨折的患者长期卧床不动,会加剧肌少症的相关症状,因此这些患者应经过综合临床评估后,及早治疗这些重要疾病,预防肌少症的发生。

上一条:用“周期性煮蛋法”煮出一颗 “完美” 鸡蛋

下一条:这六个“钙”念了解一下

【返回】【顶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