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推出“十三条”硬举措
加入时间:2025-09-26 14:08 访问量:160 信息来源: 珠江商报
新学期伊始,龙江教育再传重磅消息。近日,该镇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工作措施》,以13条具体举措回应社会关切,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此前,龙江发布“九严禁”“开展课间15分钟试点”“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为学校和教师减负”等工作指引后,龙江教育呈现良性向上发展生态。此次“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十三条”的出台,旨在回应当下教育需求,指引教育方向,解决学生身心健康工作的困境。
举措务实具体,构建“五育融合”新支撑
“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十三条”内容详实,覆盖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在智育与德育融合方面,措施强力推进“书香校园”建设,不仅要求优化校园阅读空间如读书角、书报亭等硬件设施,更明确规定小学生每日课外阅读时间不少于1小时,初中生不少于30分钟,并通过读书征文、课本剧展演、诗词大赛等多样化活动激发阅读兴趣,将育人目标融入其中。
在增强学生体能方面,措施明确“每日一节体育课”制度必须落实,并确保学生每天校内体育活动总时间不低于两小时。同时,致力于建立“全员参与、全员竞赛”的机制,通过组织常态化、多层次的班级、年级和校级体育比赛,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让体育锻炼成为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育与劳动教育同样得到显著强化。措施要求各学校开齐开足美育课程,并建立“面向人人”的艺术展演机制,确保每学期至少举办一次全员参与的美育成果展示活动,涵盖绘画、音乐、舞蹈、戏剧、书法等多种形式,让美育真正起到“润心”的作用。
劳动教育则强调实践性,各校需制定“学校劳动清单”,并指导家长制定“家庭劳动清单”,将教室、公共区域的日常清洁整理纳入学生劳动任务,培养“人人动手、天天劳动”的习惯。
尤为引人关注的是“学生成长导师制”的建立。措施要求以班级为单位,由科任教师担任学生成长导师,对结对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与心理状况进行全面关注和个性化指导,这为因材施教和精准关怀提供了制度性保障。此外,措施鼓励发展社团活动、建立班级学习小组,旨在拓展学生交流协作平台,提升综合素养。
深化协同共育,营造健康成长大环境
“十三条”的另一大亮点在于着力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良好生态。在拓宽学生视野方面,龙江将继续深化其独具特色的“一根管、一颗果、一块木”研学体系,推动“发现龙江—发现顺德—发现佛山—发现大湾区”系列研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地域文化,厚植家国情怀。
面对学生心理健康这一社会焦点,措施提出了具体优化方案。一方面,措施加强学校心理辅导室的建设与宣传,鼓励使用“成长驿站”“心灵加油站”等更具亲和力的名称,并定期开展贴近学生的心理主题活动;另一方面,鼓励在校园公共区域设立心理角、互动墙、减压装置等,丰富心理健康教育载体,提高服务的可及性和有效性。
家校合作模式也将迎来创新。措施明确提出要变革传统家长会形式,建立以班级为单位、问题为导向、家长为主体的新型家长会制度,通过案例教学、家长沙龙、互动交流、亲子活动等形式,增强合作实效。同时,对涉及特殊家庭、行为异常、情绪突变等六类重点学生群体,严格落实“六必访”制度,确保关怀干预及时到位。
针对电子产品使用管理这一难题,措施展现了坚定的态度:严禁学生携带手机进入校园,并引导家长以身作则。在教学环节,严格控制电子产品使用,非必要不布置电子作业,必要情况下学生每日使用时间不超过30分钟,课堂教学中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总课时的30%,倡导“板书为主、屏幕为辅”的教学方式,旨在减少屏幕依赖,保护学生视力,促进教学回归本质。
此外,措施还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基础,提出通过与卫生健康部门深度合作,做好学生“五病筛查”及干预,并持续改善校园餐饮质量,培育健康饮食文化,全方位提升学生健康保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