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课堂,走进车间:顺职大学子与创新智造面对面
加入时间:2025-09-25 14:48 访问量:145 信息来源: 顺德城市网
智能制造启新程,产教融合育英才。日前,顺德职业技术大学23名学子与社区青年志愿者等共30人,在大良红岗社区团委的组织下,走进三家顺德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开展了一场沉浸式的研学活动。
从电子元器件到重型注塑机械,从智能电动汽车到绿色科技,同学们不仅拓宽了技术视野,更在交流中重新明确了未来职业的发展方向。
新迅电子:
微处见精工,匠心铸品质
上午9时,研学首站来到佛山市顺德区新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在车间参观环节,同学们发现,这里看似整洁简单,实则处处体现高精度制造。产线设备外观并不复杂,却在无声运转中完成微米级元件的贴装与检测。贴片机以每分钟数万次的速度精准作业,光学检测仪实时捕捉细微缺陷,展现出“简单”背后的高技术含量。“我们新能源装备技术专业常强调精度控制,但亲眼见到微米级元件的自动化生产,才真正理解了什么是‘制造的艺术’,”一位大二学生感慨道。
在随后举行的企业座谈中,一位毕业于本校、如今已成为新迅电子技术骨干的师兄,分享了自己从校园到职场的成长历程。他结合自身经历,讲述了如何将大学所学的理论知识逐步转化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并特别强调了持续学习、踏实专注对职业发展的重要性。“从学生到工程师的转变,不仅需要技能的提升,更需要心态和责任的成长,”他这样对学弟学妹们说。负责人在交流中进一步强调:“越是微小的电子元件,背后越是考验极致的工艺水平和高度的责任心。”这番话引起同学们的深入思考。许多同学在交流结束后表示,此次参访不仅让他们直观感受到精密制造的技术魅力,更深刻体会到所谓“精益制造”,远不止于技术层面,更是一种严谨、专注、负责的职业态度和人生态度。
震德塑料机械:
重器藏智慧,智造显担当
第二站,同学们来到震德塑料机械有限公司。震德车间内桥吊高悬、机械林立,看似是传统的“重工业”场景,但每台设备都内置传感器和联网模块,实时反馈运行状态、支持远程运维。正在组装的千吨级注塑机,背后是基于数据的智能调试系统。“我们制冷专业也学习液压传动和控制系统,但如此大型设备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让我对‘装备智能化’有了全新的认识,”一位同学边记录边说。
在座谈交流环节,同学们围绕参观中的所见所感,与企业工程师展开了面对面的深入交流。多位同学从新能源装备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等专业背景出发,踊跃提问。工程师们结合震德公司的实际案例,详细讲解了机械结构、电气控制与数据系统在注塑制造中的协同。针对同学们关心的专业技能问题,工程师们特别指出:“除了扎实的机械基础外,还需要掌握电气控制、编程基础以及数据分析能力,这些都是现代智能制造领域非常看重的复合型技能。”现场交流气氛热烈,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蔚来服务中心:
科技赋能服务,创新驱动体验
第三站,研学队伍抵达蔚来汽车服务中心。在售后服务中心,同学们近距离感受到了科技赋能现代汽车服务的深度与精度。技术人员现场演示了智能诊断系统如何精准、快速地排查车辆问题,令大家对数据驱动的服务流程有了直观认识。特别在电池维修区,同学们第一次亲眼看到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实际大小和复杂结构,了解到电池组拆装与维护对精准度和细致操作的高要求。虽然没有看到换电全过程,但技术人员讲解了电池模块化设计的思路和标准化更换流程,使同学们对换电模式的技术逻辑有了更深入地理解。
“我们课堂上经常讨论电动车电池和换电技术,但真正看到电池实物和严谨的维护流程,才体会到实际操作中对安全与精度的极致要求,”一位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同学分享道,“这不仅补充了我们对技术落地的认知,也更理解了严谨和专业在售后服务中的重要性。”
本次研学活动,通过走访新迅电子、震德塑料机械和蔚来汽车三家企业,强化了课堂知识与产业实践的联系,明确了专业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价值。红岗社区表示,将继续发挥桥梁作用,深化校企合作,推动“教室—车间”双向赋能,依托顺德“工业强区”的产业基础,为更多青年提供接触前沿、感知变革性实践平台,为未来制造业培养和储备更多青年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