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顺德美食> 美食要闻 >民勤麦索 石磨中挤出来的美食

民勤麦索 石磨中挤出来的美食

加入时间:2025-07-08 11:38    访问量:31    信息来源: 凤凰网

      一大早,在民勤县东关小学东侧麦索酿皮店,店主陶红已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她熟练地端起蒸好的麦子,一盆盆添进磨盘。石磨在轰鸣声中均匀地转动,金黄色的麦索条儿如灵动的丝线,源源不断地从磨盘缝隙中流淌而出,麦香混着石磨的古朴气息扑面而来。店内早已排起了等待的顾客,就为这一口新鲜出炉的麦索。
      麦索的诞生,与民勤过去的艰苦岁月紧密相连。在过去,自然条件艰苦,粮食产量有限,每到青黄不接的 “困月”,人们常常面临食物短缺的困境。而青稞和小麦生长周期较短、适应能力强,于是聪明的民勤先民们将尚未完全成熟的青稞或小麦经石磨磨制后变成了面条一样的麦索,成功化解了温饱危机。这一应急之策,在岁月流转中,逐渐演变成独具特色的地方美食。
      制作麦索的过程充满了传统的韵味。制作时先选颗粒饱满的青稞或小麦,去壳后用清水淘洗,沥干后入锅蒸熟,然后晾凉。接着将熟麦粒放入石磨,磨成带麦皮的长条状,即 “麦索”。浇上少许陈醋、熟香油,拌上油泼辣子、青蒜和食盐,各种香味瞬间交融,令人垂涎欲滴。
     “麦索是我们民勤人刻在骨子里的味道,机器磨出来的麦索没嚼劲,只有老石磨慢慢推,才能留住麦香的‘魂’。我们店的麦索最远都能销往香港、深圳等地,让更多人品尝这份来自西北的独特风味。” 有着十几年麦索制作经验的陶红边说边麻利地将刚磨好的麦索装盘。

      从充饥的口粮到文化的符号,民勤麦索穿越岁月长河,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生活的温度。

      如今,随着生活条件的大幅提升,但制作麦索的习俗依旧保留,麦索依然是民勤人餐桌上的宠儿,它不仅是一种味觉享受,更成为当地饮食文化的重要象征,还与民俗风情紧密相连,在重要节日和庆典上,常作为特色美食出现,寓意着丰收、团圆和幸福。

(武威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官方公众号)

上一条:一口就爱上的鲜爽滋味

下一条:云品长安 春城共赏丨西安美食中华行昆明站盛大启幕

【返回】【顶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