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5-07-02 16:19 访问量:60 信息来源:
一块面团承载三百年节庆密码,一柄饼模印刻岭南民俗风华。
6月29日下午,顺德图书馆“口述历史·忆顺德”系列活动走进容桂,特邀“特一级点心师”甘泉兴美点周礼添师傅,带领读者开启传统公仔饼塑形之旅,在面粉与糖浆的温柔缠绵中,探寻舌尖上的传承密码。
一、光影为引:三代匠守的饼艺春秋
活动伊始,“顺德口述历史”《公仔饼塑形密码》将时光拉回旧时顺德。镜头中,周师傅细述三代守艺史,五十载光阴流转,掌心温度始终守护着面团里的岭南基因。
而这样鲜活的传承故事,正不断被顺德图书馆“口述历史”项目挖掘,被转化为影像与文字,持续为市民提供可视化的文化档案。
读者凝神聆听饼模背后的吉祥符号
周师傅现场讲述公仔饼的衍生历史、制作种类、用料搭配,提及老辈人做饼讲究“三揉三醒”,这样做出来的公仔饼才能酥而不硬、甜而不腻。
二、巧手塑形:面团里的百年手艺
操作台前,师傅手腕轻转,糖浆与碱水在他手中调和成金黄柔软的面团。活动现场,孩子们体验了两种传统技法:
印模塑形:将面团压入雕花木模,轻敲脱模即成。小读者们争相挑选生肖、锦鲤等图案模具,“啪!”一声脆响,花纹清晰的饼坯便跃然案上。
手作公仔饼环节
手作塑形:更讲究指尖的巧劲。师傅三指捏住面团尾部轻轻一捻,手腕灵巧转折,老鼠的细尾巴便螺旋而出;再以指甲在面团顶端轻挑两下,一对圆耳瞬间立起。
三、面团里的童趣:大手带小手的传承
小读者们专注搓揉,体验传统技艺
大手带小手,周师傅比画着揉捏的力度
四、唇齿留香:传统匠艺的味觉唤醒
等待烘烤的时刻,桌上已摆满广式核桃酥供大家品尝
当烤箱“叮”声响起,金黄油亮的公仔饼香气四溢。孩子们捧着各自的作品左看右看,有的舍不得下口,有的已偷偷咬掉小鼠的尾巴。
(配图6:小读者自信地指认出自己的那份作品)
互动环节更是热闹:
“公仔饼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
“有哪些常见的印模?”
“想脱模更容易,要怎么处理呢?”
小读者们争相回答问题,化身“制饼小专家”
五、文化传承:在味蕾上印下岭南记忆
“原来小小一块饼里藏着这么多故事”,小读者们惊叹不已,而家长则感慨:“这口酥香,和我小时候赶圩买的一模一样。”周师傅看着孩子们的笑脸,欣慰地说:“只要还有人愿意学,这门手艺就不会消失。”
这场活动恰似一颗文化种子落入心田。顺德图书馆将持续以“口述历史”为舟,载满灰塑、饼艺、龙舟等岭南瑰宝,在代际间划动岭南文化传承的双桨——因为每一次掌心与历史的触碰,都是对文明血脉最温柔的延续。
活动合影,记录文化传承的温暖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