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顺德少年儿童图书馆
节气

编织爱国情,扎制团圆意!顺德非遗艺术体验浸润黄金周

2025-10-10 16:34

  为积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艺术普及与共享,顺德区文化艺术发展中心(顺德区文化馆)于104日至5日,倾情打造了“传承非遗·共庆佳节”非遗艺术体验活动,作为文化馆免费开放系列的重要内容。

  活动巧妙融合国庆与中秋的双节氛围,推出八场文化气息浓厚、艺术体验独特的课程,吸引了近400名学员踊跃参与,现场气氛热烈、欢声不断。

  非遗触手可及,指尖传递爱国之情

  104日,国庆专场热闹开启,四场主题活动同步绽放,让非遗文化“看得见、摸得着、带得走”。

  在“竹编画制作”课堂上,20组家庭在导师的引导下,以竹为笔、以情为线,编织出一幅幅饱含深情的“我爱祖国”主题竹编画。每一根竹条都缠绕着对祖国的热爱,每一件作品都凝结着美好的祝愿。

  与此同时,在《指环间的花朵》课程中,40名学员亲手制作香云纱小戒指。指尖流转间,学员们不仅体验了顺德非遗香云纱的精致工艺,更聆听了它背后的岁月故事与染整智慧,让传统在手作中焕发新生。

  少儿舞蹈课程更是萌趣十足、情感满满。两位资深老师带领50412岁的小朋友,排练了《我和我的祖国》和《坊间游灯会》两支富有节日气息的舞蹈。孩子们用稚嫩却认真的舞姿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也在中秋游灯的意象中感受传统节日的温馨与喜悦。课程结束后,老师通过视频与照片记录下孩子们的精彩表现,让艺术启蒙充满仪式感与成长印记。

  亲子同乐,共赴一场文化深度游

  105日,中秋专场延续“亲子共学+非遗深度体验”的温馨模式,推出多门形式新颖的特色课程。

  亲子陶艺课人气火爆,20组家庭携手创作立体月球表面摆件——月球烛台。大手握小手,泥土在指尖成型,不仅塑造出一个个充满想象力的月球烛台,更塑造了亲子间难忘的共创记忆。

  非遗渔灯制作课堂同样吸引40名学员投入学习。大家在老师的细致讲解与示范下,亲手扎制出一盏盏寓意吉祥的中秋渔灯。整个过程不仅是技艺的学习,更是一场文化的沉浸,让学员在制作中读懂渔灯背后的民俗渊源与中秋情结。

  此次“传承非遗·共庆佳节”活动通过多元体验与沉浸互动,成功构建了“非遗+节日+亲子”的创新传播模式,推动非遗从“守艺”到“创生”的华丽转身,为传统文化注入新时代的活力与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