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村庄头小学以特色创新课程体系玩转“大体育”
2025-04-23 10:58
当阳光洒向庄头小学的运动场上,伴随着轻快的音乐声,操场瞬间变身“活力磁场”:低年级学生踩着音乐节拍玩转篮球,中年级学生灵活控制足球完成障碍挑战,高年级学生组队练习气排球战术……这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画面,正是庄头小学《动感课间,活力庄小》大课间活动的日常剪影。
学校凭此特色创新课程体系,不仅让孩子“玩”出了强健体魄、“练”出了全面发展的精气神,更是荣获了广东省大课间展示活动一等奖,并作为佛山市代表亮相省级舞台。其以体育为纽带推动“五育融合”的创新实践,为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范本。
科学设计:40分钟的“运动营养餐”
“现在很多孩子戴着小眼镜,跑几步就喘气,我们看着心疼啊!所以就想把大课间变成孩子们‘快乐练本事’的时间,给孩子的健康‘扎好根’。”庄头小学校长杨倩桢说道。面对校园间普遍存在的“小眼镜”“小胖墩”现象,庄头小学将大课间活动视为学生健康的“奠基工程”。学校精心设计了一套包含进场、准备、核心训练、放松四个阶段的“运动营养餐”,在全程40分钟的运动时长中,以10分钟高强度体能训练搭配20分钟趣味球类练习,既保证锻炼效果,又能激发参与热情。
科学分层是设计的精髓。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定制运动“菜单”:二年级学生以篮球的抛接球、坐姿拍球等趣味性动作为主;三、四年级开展足球推拉球、跳踩球等基础技能练习;五、六年级则重点进行气排球的传垫球、战术配合训练。这种阶梯式设计,确保学生在小学阶段掌握两项以上运动技能。此外,体能素质操、活力绳操和匀速跑操穿插其中,通过高抬腿、交替弓步跳等动作提升学生心肺功能与耐力。
“参加大课间后,我的变化可大啦!以前跑800米要中途休息两次,现在能一口气跑完还不怎么喘。上周气排球测试,我传球准确率从60%提高到85%。”六年三班邓思晨同学分享道。“看着孩子们的运动数据一年比一年漂亮,我心里就特别亮堂。”体艺科组长龙周海老师指着近六年的国家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声音里透着掩不住的喜悦。学生的体测优良率,2019年是51%,至2024年已提升到65%,这14%的跃升见证着孩子们日益强健的体魄,也彰显了学校体育教育的扎实成效。
资源破局:看小学校如何玩转“大体育”
面对乡村学校常见的“学生多、场地小”难题,庄头小学的破解之道充满智慧。杨倩桢介绍,学校通过“一班一特色”活动,让各班级集思广益制定班级课间游戏。同时,学校为每个班级添置摸高贴、象棋、魔方等课间活动器材,满足孩子们的课间活动需求,并鼓励学生将自己家中的游戏搬到学校里,飞行棋、词语接龙等游戏的加入,让课间成为孩子们身心放松的快乐源泉。
学校计划创设“区点圈”体育锻炼场域,通过“分区分组”策略,在有限空间里打造出“集体锻炼、团队比拼”的活力场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大课间活动中来。走廊、操场、楼梯间成为“会说话的运动课堂”,“单调水泥地”变成“创意运动场”,实现了环境育人的无声浸润。
体育教师紧缺,这是不少学校满足“每天一节体育课”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而庄头小学也有妙招。学校深度挖掘各学科教师的体育特长,让这些身怀绝技的“宝藏老师”开设特色体育课程。同时,学校成立跨学科教研组,通过专业培训赋能全体教师,实现体育与各学科的有机融合。“我们提倡,体育锻炼不只是体育老师的事,全校重视、全员参与,才能真正达到让所有孩子动起来的目的。”杨倩桢说道。
近年来,庄头小学在体育教育领域屡获殊荣,先后被授予“国家级武术进校园试点校”“广东省校园排球推广校”称号。这些沉甸甸的荣誉,正是这所乡村学校破局创新的有力见证。
五育共生:让体育成为串联教育的“活力纽带”
秉持“以体育人、五育共生”的办学理念,以“每天一节体育课”为基础,庄头小学创新构建了“课内+课外”“校内+校外”“体育+融合”的全方位育人体系,并将体育教育深度融入德育、智育、美育、劳育全过程,打造“体育+树德”“体育+增智”“体育+强体”“体育+育美”“体育+促劳”的特色融合模式。
“体育+树德”,以体育活动为载体,通过“班级足球联赛”“校园跳绳争霸赛”等团队竞技,让学生在规则中学会尊重、在合作中凝聚集体荣誉感。
“体育+增智”,打破学科边界,在体育课中融入学科探究,如:通过“跳房子”游戏学习数学图形与空间方位,利用跳绳数据制作数学统计图表,实现了“运动不停、思维不歇”。
“体育+强体”,学校构建了“基础+特色+个性”三级课程体系,基础课夯实运动技能,特色课开设武术、气排球、室内操、跳绳等校本项目,个性课推出“运动选修超市”,学生可自选篮球、羽毛球等兴趣小组。
“体育+育美”,在团体操编排中融入剪纸、扎染等传统艺术元素。
“体育+促劳”,学校打造的“校园运动工坊”让学生参与器材维护、场地整理。在农耕实践园里,孩子们边劳作边进行体能训练。
在庄头小学,体育不仅仅是单一的学科,更是串联“五育”的纽带。学校早已形成了“以体养德、以体启智、以体强身、以体蕴美、以体促劳”的育人新生态,正为社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身心强健、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