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5-11-28 10:28 访问量:0 信息来源: 珠江商报
文化人到村居去,11月27日,“相约顺德 艺路同行”2025美术书法创作+文旅进村居探营活动第二站在勒流街道西丫片区举行。顺德区美术家协会、书法家协会等的书画艺术家30多人走进勒流新晋潮流地标——西安亭壹号,以笔墨为媒,描绘“百千万工程”“环两江”先行区建设下的乡村新貌。
系列活动由顺德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顺德区委宣传部(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指导,顺德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顺德区文化艺术发展中心(区文化馆)、区美术家协会、区书法家协会承办,区乡村振兴局及各镇街宣传文体旅游办公室协办,获顺德慈善会・文风和远文化传承发展基金支持,佛山顺德融媒有限公司联合相关村居执行。
据悉,这是“岭南潮 品顺德”第二届顺德城市文化艺术季的重磅活动,也是区文联带领艺术家们积极响应区委“文化人到村居去”号召,深入践行文化惠民、艺术赋能理念的一次重要实践,旨在以美术、书法为媒介,联结艺术与乡土,为顺德乡村振兴注入鲜活文化动能。
艺术下沉
将创作现场扎根于乡野大地
位于勒流西丫片区的西安亭壹号是勒流今年新晋潮流地标。该处曾是一个近乎被遗忘的废弃渡口,夜晚漆黑,人迹罕至。随着顺德区“百千万工程”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这片曾经的“犄角旮旯”实现了华丽转身,渡口原来的宿舍楼修缮活化为茶馆、咖啡厅,这里成为一个集文化、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社交新空间。
在西安亭壹号这个充满设计感的改造空间内,艺术家们纷纷架起画板,铺开画纸,将对村居新貌的直观感受转化为笔下的艺术创作。“以前去龙江经常从桥上经过,没想到桥下别有风景,”顺德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王文君第一次来到西丫渡,他对此地的开阔地势和改造后的建筑风貌赞不绝口。他选择以改造后的旧建筑入画,认为这极具纪念意义,是对乡村活化成果最直观的艺术记录。
他认为,艺术家走进乡村,能够发现美、创造美,“发现大家身边平时忽略的一些景致,并引导大家去关注、发现这些美的东西,继而聚集人气,开发相关的文旅活动,创造一定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相比美术家们各自选择喜欢的角落,进行写生创作,胡锦秋、彭建生、廖艺波等书法家们则围在长卷前,共同泼墨挥毫。“这里惬意的环境,激发了书法家们的创作欲望,在创作里都有一定的艺术发挥。”顺德区书法家协会主席胡锦秋表示,近年来顺德各镇街陆续打造了一些文旅空间,值得艺术家们关注,并深入其中,用手中的笔去描写这些大好风光,进一步赋能乡村发展。
旧渡新生
从废弃码头到文旅热土的蜕变
“这里的变化太大了!”顺德区美术家协会常务执行副主席殷华锋感慨道。他作为附近居民,亲眼见证了西丫渡从“黑咕隆咚”到“灯火璀璨”的蜕变。“多亏了政府的乡村振兴举措,才能把这些角落里的宝藏挖掘出来,重新规划和利用。这样的空间,为大众在浮躁的时代安放内心提供了一个港湾”。
顺德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吴少隆是土生土长的勒流人,对于西丫的变化深有感受,他经常在不同季节深入乡村写生,用艺术记录家乡的美景,这次活动正好提供了一个与更多艺术家们交流分享的机会。“现在的乡村确实越来越美了”,他认为,艺术本来就是为大众服务的,通过这种开放式的活动,让艺术走近老百姓,非常有意义,也希望有更多人关注感受勒流的魅力。
据了解,近年来勒流以“百千万工程”为总牵引,综合系统推进西丫片区改造,在基础设施方面实现升级,今年勒流通过政企联动,盘活闲置资产,引进西安亭壹号等文旅项目,并计划依托“西丫—勒北—悦来路”三大支点,串珠成链打造水经济综合文旅示范片区。
“相约顺德 艺路同行”第二站勒流西丫渡之行,既是艺术家深入乡村的采风之旅,更是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当天,带领勒流中小学美术教师精英提高班学员10多人一同参与的佛山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顺德区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吴旭东便提到,由于平时经常带学员到村居写生,他发现,如今村居普遍变得干净整洁,但有些地方将古朴的石板路换成水泥地,反而失去了原有的乡村韵味。他建议,乡村改造应珍惜原有的历史肌理和风貌,在保持干净整洁的同时,更要留住乡愁记忆。
如今,在顺德各镇街,类似西丫渡这样的文化休闲空间正不断涌现,大幅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从首站龙江左滩的古村新貌,到第二站西丫渡的渡口活化,“相约顺德 艺路同行”系列活动所选取的站点,正是顺德村居蝶变的一个缩影。
通过系列活动的持续开展,艺术家们得以系统观察、记录并参与顺德城乡变迁,用笔墨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奋进图景;而顺德的村居也因艺术的注入,被赋予了更深厚的文化内涵、更动人的审美表达和更可持续的发展智慧。
这场艺术与乡村的“双向奔赴”,正在顺德大地上稳步前行,为顺德的高质量发展和“百千万工程”“环两江”的实施注入鲜活的文化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