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户短板”变“城市亮点”
加入时间:2025-11-27 14:01 访问量:8 信息来源: 珠江商报
站在龙江镇乐龙路旁,南兴天虹果仁厂的负责人看着厂区外新铺的仿石砖人行道和迎风摇曳的细叶榄仁,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环境好了,企业也舒心,员工上下班也更惬意。”这悄然的变化,正是顺德区“敞亮门户”行动在城乡大地上写下的生动注脚。
自2024年11月起,顺德区以超前的洞察力与行动力,在全市率先打响“敞亮门户”行动攻坚战。这并非一次简单的环境整治,而是一场以美学为引领、以分类治理为路径、以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为终极目标的深刻变革。
近一年过去,当我们驱车行驶在顺德的迎宾大道与对外接壤主干道时,昔日杂乱的铁皮屋、散乱的“三线”正被疏朗有致的绿化、协调雅致的城市家具所取代,一个更敞亮、更精致、更具人文温度的顺德正扑面而来。
系统治理:
重塑岭南水乡“第一印象”
顺德,这座以“制造业名城”和“世界美食之都”闻名的城市,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飞速发展中,也不可避免地积累了一些“成长的烦恼”。城乡接合部铁锈皮屋与现代厂房交织,杂乱棚舍与精致园林小区并存,部分主干道沿线设施陈旧、“三线”如蛛网般盘踞……削弱了城市的整体质感。
“敞亮门户”行动,正是要精准地拂去这些尘渍。
“统筹联动”是前提。面对跨部门、跨层级的复杂权责问题,顺德区城管执法局多次牵头召集农业农村、交通运输等区属部门及各镇街,厘清“谁来干、干什么、怎么干”。这种打破行政壁垒的协同作战,确保治理力量“握指成拳”。
“分类治理”是路径。行动伊始对整治点位进行了地毯式排查,梳理出物料乱堆放、杂乱农棚、铁锈皮屋等八大类问题台账。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从环境卫生、户外广告、绿化等直观问题入手,继而集中力量攻坚乱搭建、铁锈皮屋等“硬骨头”,确保了整治工作既有效率,又有质量。据统计,行动共发现各类市容环境问题1250宗,目前已基本完成整治。
“美学引领”是灵魂。行动明确通过“清脏污、修破损、精整合”的手法,从追求视觉冲击的“炫技”,转向营造整洁、和谐、可持续的空间体验。
“我们不强求一律种名贵树种,也不搞过度设计。”一位项目负责人介绍,“重点是恢复空间本身的整洁与秩序。比如,把杂乱的灌木修剪整齐,把破损的人行道砖修复平整,把废弃的线杆移除,效果立刻就出来了。”
在这一理念下,顺德的“敞亮”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通透,更是视觉感受的舒朗开阔。
同时,注重将门户空间与本地文化符号、岭南水乡特色色彩有机融合,精心打造每一个景观节点。于是,我们看到了与龙舟元素、香云纱色彩相呼应的匠心设计,过往行人在不经意间捕捉到顺德独有的文化印记。
共建共享:
激活政企合力“一池春水”
环境治理最难的不是一次性投入,而是如何建立长效机制,激发内生动力。顺德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其“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模式,在实践中展现出多种灵活的形态,收获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模式一:政企互补,破解资金与治理难题。在资金投入上,顺德探索出了一条“花小钱、办成事、办好事”的新路。政府通过传导“好门面带来好生意”的理念,撬动社会资本。
杏坛镇安富立交的蜕变便是典范之作。这里曾是环境基础薄弱的节点,区城管执法局会同杏坛镇,成功筹集约100万元社会企业资金,对周边的绿化、市政、交通三大领域进行系统性整治提升,总体改造面积达13万平方米。
曾经的“短板”一跃成为观感清爽简约、兼具实用性与美学价值的城市新门户。
模式二:活化更新,让闲置资源重获新生。“敞亮”不仅是清理,更是焕新。勒流街道与勒流青年企业家协会的合作,为我们展示了一种更具想象力的可能。他们联手盘活了西堤路壹号的长期闲置物业,对承载着集体记忆的西安亭渡口所等老旧建筑进行活化修缮与创意装修。如今,这里已蜕变为集精品咖啡、新式茶饮、特色简餐、文创市集于一体的花园式滨水休闲园区。
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将沉睡的资产转化为文旅创业的活跃载体,为城市注入了新的消费场景与人文活力,完美诠释了人文经济的应有之义。
模式三:主动作为,企业从“旁观者”变为“主人翁”。最令人振奋的变化,是企业心态的转变。在龙江镇,当政府准备提升乐龙路沿线景观的消息传出后,南兴果仁厂主动站了出来。他们提出对厂区外围的乐龙路辅路段进行全面提升,种植细叶榄仁、紫薇、乌桕等乔木超70株,重新铺设仿石砖人行道约700平方米,使公共道路与自家打造的“花园式工厂”无缝衔接。
南兴果仁厂门前的这段路,如今已成为“环两江先行区”市容环境的一抹亮色,这也是企业与城市共同成长、价值共鸣的最佳写照。
深度思考:
“门户之变”,正是发展之变
“敞亮门户”的意义,远超环境整治本身。
它是对“人文经济”的一次基层实践——勒流西安亭渡口所的活化,就是文化遗存转化为经济活力的一个微小但成功的样本。
行动所倡导的精致美学和对本地文化的有机融合,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自信的体现。它营造的是一种可感知、可体验的城乡品质,这种品质正是吸引和留住人才、孵化创意产业的重要软实力。
它也为顺德打造“环两江先行示范区”夯实了环境基底。 一个区域的竞争力,最终要落在一个个具体的空间和场景上。当乐龙路等门户通道变得整洁优美,当企业主动成为优美环境的创造者,这本身就是对“高质量发展”的最佳诠释。
“敞亮门户”,打开的不仅是城市的物理空间,更是治理的新思路、发展的新视野。它是一场始于“门面”、终于“格局”的深刻变革。这场变革,让顺德这座制造业名城,焕发出更为精致、更富内涵,也更具持久魅力的时代光彩。
未来展望:
以“碧玉工程”描绘精致美城
首战告捷,但顺德人清醒地认识到,“门户敞亮”仍然任重道远。这并非谦辞,而是基于对高质量发展内在要求的深刻理解。
展望下一阶段,顺德已明确将以“碧玉工程”为抓手,推动“敞亮门户”行动扩面提质,覆盖更多主干道、迎宾大道和轨道站点。这意味着,顺德的“敞亮”将从“线”延伸到“网”,从“门户”深入到“枢纽”。
特别是对轨道站点的整治,紧扣大湾区“轨道上的都市圈”发展趋势,预示着顺德正致力于打造与高效交通网络相匹配的高品质城市空间,让每一位通过轨道抵达顺德的访客,都能从第一眼开始,便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精致与用心。
当铁皮屋变身创意空间,当杂乱边角地成为滨水花园,当企业主动为城市风景添彩,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更加“敞亮”的顺德,更是一个政府、市场与社会关系更为和谐,发展理念更为先进,文化自信更为坚定的顺德。
这幅以“碧玉工程”为笔,正在精心绘制的岭南精致美城画卷,值得你我共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