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顺德信息> 其他资讯 >陈村永兴长者饭堂让长者吃出归属感与幸福感

陈村永兴长者饭堂让长者吃出归属感与幸福感

加入时间:2025-11-11 11:11    访问量:85    信息来源: 珠江商报

      每到午间,陈村永兴社区长者饭堂总是饭菜飘香、欢声笑语不断。长者们相聚一堂,一边享用营养均衡、热气腾腾的午餐,一边与邻里老友闲话家常,这温暖场景,已成为社区中一道亮丽的风景。“每天能和‘老友记’围坐一桌共享可口饭菜,生活很惬意。”社区长者梁伯笑呵呵地说。
  一餐热饭,不仅关系着长者的身体健康,更牵动着他们的幸福感。永兴社区长者饭堂以解决长者“吃饭难”为起点,凭借多元协同的运营模式、深度融入的志愿力量、行之有效的制度保障,不断升级服务内涵,构建起睦邻友好、充满活力的社区养老生态。
  饭堂平均满意度高达98%
  “饭堂的饭菜不是自家煮的,却比家里煮的还合口味!软硬刚好适合我们老人咀嚼,价格又实惠,真是无可挑剔。”梁伯是陈村永兴社区长者饭堂的“常客”,提起长者饭堂的饭菜质量,他竖起大拇指点赞。
  梁伯的称赞,源于饭堂对餐食质量的极致追求。为了让长者们吃得健康、吃得合口,饭堂每周的菜单制定都经过精心考量:社工与志愿者通过日常交流、每日评价等方式,建立常态化民意收集机制;初步设计出每周菜单后,提交至社区,联合饭店工作人员、长者代表共同审议,重点审核菜品的营养搭配是否合理、软硬度是否适合老人咀嚼吞咽,确保菜单兼顾营养与口味;最终,由合作饭店严格按照审定后的菜单进行烹饪制作。这套“从长者中来,到长者中去”的菜单制定流程,确保制度贴合需求,真正做到实用有效。
  在沟通与监督层面,饭堂同样做到闭环管理。饭堂建立了每月一次的正式会议制度,各方围绕菜单优化、服务改进、老人反馈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及时调整运营策略。监督层面,一方面通过每日收集膳食意见,实时反馈给饭店进行调整;另一方面结合季度性满意度调查与常态化饭堂监测,构建起“吃得开心、吃得放心”的双重保障体系。
  这种精细化管理甚至延伸到服务全流程。社区、社工与合作饭店三方协同发力,共同优化并落实了从申请到就餐的全流程服务规范。长者只需提交户口本与身份证等基础信息,在助餐志愿者的协助下填写申请表,两步简单操作后,就能实现“当天申请、当天就餐”。这一简化流程的举措,极大提升了服务的便捷性,切实为长者提供了便利。
  目前,永兴社区长者饭堂已经超越了“一顿饭”范畴,对长者有着更深的关怀。社区还积极挖掘整合资源,一方面申请陈村慈善会资金支持,另一方面联动社区爱心人士不定期捐赠物料,为就餐老人免费提供精心煲制的“爱心汤水”。
  一碗热汤,滋润肠胃的同时,更承载着社会各界的关爱,让温暖直达人心。截至目前,永兴社区长者饭堂开展了四次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饭堂平均满意度高达98%。
  创新“餐饮+社交”服务模式
  永兴社区长者饭堂的稳健运营,离不开多元主体共同构建的支持体系与可持续的运作机制。在永兴社区居委会的支持下,项目成功获得广东省德胜社区慈善基金会的专项资助,为饭堂的启动与持续发展提供了关键的资金支持。
  在餐食供应方面,饭堂采用“适度收费+品质服务”模式,既让长者感受到“物有所值”,也建立起一种相互尊重、可持续运行的良性机制。同时,饭堂积极整合本地优质餐饮资源,与社区内具备资质的餐饮企业建立合作,由其负责日常餐食的烹饪,从源头保障菜品的口味稳定性、营养均衡与食品安全。
  在此基础上,永兴社区逐渐通过科学的运营,让长者饭堂超越就餐点的范畴,逐步发展成为集社交互动、知识学习、文娱活动于一体的社区长者活力平台。
  在日常供餐服务之外,志愿者们巧妙利用助餐时段,主动向长者们宣传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各类服务项目,鼓励他们在享用美食的同时,积极参与社区活动。通过“以老带新”等方式,每周有超过90%的就餐长者主动参与到中心组织的健康讲座、议事会、文体活动等各类活动中。
  “这种‘餐饮+社交’的创新服务模式,不仅丰富了长者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还帮助其拓展了社会支持网络,让长者们在互动交流中收获友谊与快乐,显著增强了他们对社区的归属感与生活满意度。”社工黎姑娘说。
  值得一提的是,永兴社区长者饭堂还成为社区探索基层治理的重要阵地。永兴社区积极动员了16名热心长者,组建起一支助餐志愿服务队。他们不仅是饭堂日常运营的重要力量,承担着就餐登记、引导与秩序维护等基础工作,更在活动宣传、意见收集等环节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桥梁作用。这支“以老助老”的志愿队伍,已成为饭堂高效运转与社区温情传递的“双支撑”,使助餐服务在规范运作中不失温度,在社区共建中持续深化。

上一条:勒流残康人士就业帮扶让她找回价值

下一条:乐从社工助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破茧重生

【返回】【顶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