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顺德信息> 城建市政 >国家级荣誉!杏坛古朗村获“全国敬老文明号”称号

国家级荣誉!杏坛古朗村获“全国敬老文明号”称号

加入时间:2025-10-31 10:26    访问量:8    信息来源: 顺德城市网

      近日,全国“敬老文明号”评选结果正式揭晓,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古朗村民委员会凭借在农村养老服务领域的创新实践与显著成效,荣获“全国敬老文明号”称号!
  “全国敬老文明号”是由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发起的国家级创建活动,是社会性、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载体,每三年开展一次评选表彰,该活动以“关爱老人、构建和谐”为主题,创建范围涵盖各级涉老部门、为老服务组织及公共服务窗口,采用国家、省、市、县四级管理体系。
  古朗村是著名的“长寿之乡”,60岁以上村民共1256人,聚焦老年人急难愁盼问题,古朗村立足深厚的乡村资源赋能为老服务、尊老敬贤,实现打造银发经济发展新机遇、“银龄先锋”新样本。
      挖潜银发力量,走出“百千万工程”实践新路径
  佛山市以杏坛古朗村为试点,广泛动员银发力量参与,通过文化传承、志愿服务、乡贤聚力等多种方式赋能乡村振兴建设,走出一条全省首创的“百千万工程”实践新路径。
  2024年10月,佛山杏坛古朗村举办“佛山银发力量助力‘百千万工程’志愿服务行动暨古朗村尊老敬贤活动”,通过“一宴三展四活动”(“一宴”即古朗村尊老敬贤长寿晚宴;“三展”即摄影书画展、线上线下视频展、银发经济乡村展;“四活动”即徒步长寿行、绿美长寿林、带货长寿瓜、龙凤福寿艇),将古朗“百千万工程”的成果进行展示。
  同时,将重阳节传统文化、乡村绿美生态环境和人文资源、乡村养老服务和乡村文旅发展相融合,推动形成“九月九,游古朗”的文化习俗,弘扬佛山长寿文化,展现长者“老有所得、老有所乐”的美好生活。
  古朗村党委积极发掘村内退休校长、教师、热爱参与社区活动的长者,组建一支60多人的“红耆”志愿服务队,开展富有特色的多场活动,内容涵盖绿美村居植树活动、文化导赏、反诈知识宣传、礼仪培训、舞蹈表演等。目前,“红耆”志愿者200多人次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服务群众450人次。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老年人的文娱生活,更是拉近了村民的距离,同时也展现了长者们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
  值得一提的是,“红耆”志愿服务队紧紧围绕今年“我为佛山种棵树”的重点工作,开展绿美村居活动共4场次,在村居道路、房前屋后、庭院等公共空间进行植树造景、种花植草,共打造“花开巷里美丽庭院”6处、青云桥河岸种植美人蕉255棵、跨鳌桥至起凤桥河岸悬三角梅32棵等,让古朗村实现从“绿起来”到“美起来”的蜕变。
  退休老干、当地老农都是不可忽视的人力财富,用好银发经验、银发人脉,能够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力支撑。佛山鼓励探索银发参与乡村振兴的全新范本,古朗已作出了“银发农业”的新实践。
  古朗有丰富的农业特色资源,“苏鼠瓜”的百年种植史让当地老农成为田间地头的专家。古朗村正打造“苏鼠瓜”(长寿果)特色农产品品牌,把好数字化农业方向,通过搭平台、架桥梁、造品牌等手段,以“村民种植+村推广销售”模式,带动银发力量回归田间地头、走向直播镜头,让“夕阳红”成为“新网红”。在古朗村尊老敬贤系列活动带货长寿瓜活动现场,古朗老干部、老农亲自下场为土特产“带货”,让更多年轻人听长寿故事,品尝“长寿瓜”,成功打造古朗银发助农的全新样本。
  从“为老爱老”到“释放银发力量”,古朗村用党建红点亮夕阳红,以互助情温暖老人心,生动诠释了“乡村振兴路上,一个老人都不能掉队”的为民情怀。下阶段古朗村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夯实服务基础、完善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质效,不断增强老年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敬老爱老助老之风在杏坛持续传承、蔚然成风。

上一条:智荟港·伦教科技园首批厂房封顶

下一条:2026焕新全域!陈村首创双轮机制提速顺德“三线”整治

【返回】【顶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