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顺德信息> 政务信息 >破题人才困境,校企对接会给出“顺德答案”

破题人才困境,校企对接会给出“顺德答案”

加入时间:2025-10-29 09:46    访问量:11    信息来源: 顺德城市网

     “通过政府牵线,我们和重庆大学快速达成了校企合作,学校已经把生源信息和学院资料发给我们,这种效率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科顺集团人力资源中心招聘部负责人黎敏仪在洽谈会现场感慨道。
  日前,在顺德职业技术大学举行的第五届校企对接洽谈会上,像这样“一拍即合”的场景不断上演。
  这场盛会集结了政府部门、国内50家理工科及职业技能类院校、100家顺德重点企业、50家知名人力资源机构的300余名代表。依托新启用的“制造业人才智配中心”大数据平台,现场直接促成合作意向269项,为顺德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精准对接:
政府搭台破解引才难题
  “我们是做办公家具设计的,这个行业很缺工业设计人才。今天在活动现场实现了精准对接,和公司的需求非常贴合。”米朗工业设计的潘小姐在活动临近结束时,还专程赶到桂林理工大学的摊位递上产学研合作方案。
  这种精准匹配的效果,得益于政府搭建的高效平台。顺德一家新能源企业的HR刘小姐表示:“之前通过招聘网站效果不理想,今天直接与人力资源机构面对面沟通,很快就找到了可能的合作方向。”
  智通人才佛山分公司总经理李辉亲身体验了平台效应:“活动的舞台环节刚结束,就有企业主动来咨询。这种有政府背书的对接活动,让企业对我们机构的信任度大幅提升,沟通效率明显提高。”
  平台效应不仅体现在即时对接上,更催生了长远布局。活动当天,智通人才参加了进驻顺德区人力资源服务高质量发展集聚区的意向入驻企业签约仪式。李辉表示,顺德制造业客户目前占公司在佛山业务的20%至30%,集聚区的启动为布局顺德提供了良好契机。
  “接下来,我们将把更多资源投入到顺德,梳理现有客户,研究本地政策,尽快向集团申请在顺德成立公司。”李辉的计划,正是政府搭建平台产生的连锁反应之一。

产才契合:
从薪酬待遇到发展平台
  “我们学校工科生来顺德,起薪一般在7000到11000之间,学生对这个地方的认可度很高。”桂林理工大学就业指导中心迟国东表示,薪酬待遇只是吸引人才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顺德坚实的产业基础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该校每年有五六百名毕业生选择顺德,这个数字背后是校企双方持续深耕的结果。
  在这次校企对接会上,桂林理工大学与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将合作推向了新高度。“申菱主要做空调,场馆空调在全国也比较领先,我们的机械类、材料类专业都很切合企业需求。”迟国东表示,下一步将深入企业调研,继续加强合作。
 为了让院校代表更深入了解顺德产业实力,活动主办方还组织参会嘉宾参观了美的集团、广东工业设计城等标杆企业和创新平台。这些实地走访不仅展示了“顺德智造”的硬实力,更让院校代表看到了产学融合的无限可能。
  东南大学就业指导中心老师顾阳在参观后兴奋地表示:“通过企业走访,我们发现顺德有家企业做隐身涂层技术,跟我们学校的毫米波隐身研究非常契合。这种前沿技术企业的存在,让我们看到了更多合作可能。”这一发现也让他更加坚定推动学生实地交流的意义,“只有亲身体验,才能真正感受到这里的产业活力与机遇。”

深度融合:
从人才输送到产学研协同
  参会各方的合作正从基础的人才输送,向更深层次的产学研融合拓展。
  黎敏仪指出:“现阶段我们更需要精兵强将,特别是高层次研发人才。除了一般的校企合作,我们还可以做联合培养,比如硕士第二年第三年在企业培养。”
  这种深度合作的理念得到了众多企业的共鸣。佛山顺德光启尖端装备有限公司HR杨能超表示:“我们特别青睐本地高校的学生,因为同城就业的人才稳定性更高。这次活动帮助我们直接对接了佛山大学,为后续开展专场宣讲会和定制化培养打开了通道。”
  基于对企业需求的深入理解,院校方面也在积极调整合作策略。东南大学顾阳分享了更系统的规划:“除了组织学生参观美的等龙头企业,感受企业文化氛围,我们今年暑期还安排了十名学生到佛山党政机关跟岗实习。未来我们希望将这种模式拓展到产业实习领域,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
  这场由政府搭台的“人才相亲会”,不仅促成了269项合作意向,更见证了顺德制造业人才合作模式的深刻变革——从单一的人才引进,迈向涵盖人才培养、科研合作、产业创新的全方位融合。在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型升级道路上,这种深度融合的人才引擎正爆发出强劲动力。

上一条:顺德区委常委会认真学习贯彻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下一条: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全会精神

【返回】【顶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