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城市美容师” 暖流润泽市井间
加入时间:2025-10-27 14:24 访问量:58 信息来源: 珠江商报
秋日暖阳下,顺德区政府机关大院的门扉再次敞开。
与月前迎接八方游客的热闹不同,此次步入其中的,是300名身着橙色、绿色工装的环卫工人。他们平日擦拭着这座城市的每一寸肌理,而这次,在这座庄严建筑中的活动,则由他们来担演主角。
当“在岗满30年”环卫工人陈明华的手轻抚过展厅里自己那张精心拍摄的三十年工龄形象照,当机关大院食堂的饭菜香熨帖了天南地北的乡愁,这场环卫工人节活动,便已超越节日本身,成为观察顺德城市治理变革的一扇清晰窗口。
此番景象,并非孤立之举。
从国庆期间政府大院开放迎客,到“折角红包”传递城市温情,再到此刻对“城市美容师”的崇高礼遇,顺德正以一系列具象行动,持续拆除着有形的围墙与无形的心墙。
从环卫工人节的“小切口”,我们窥见的是顺德城市变革的“大图景”。它回答了“顺德往哪走”——走向一条以人为本、人文与经济交融互兴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它也描摹了“顺德要建成什么样”——一座既有经济活力、又有生活品质,既保留岭南韵味、又充满现代气息,能让每一位奋斗者都有尊严、有希望、有归属的幸福家园。
这背后,是一条清晰的主线:城市的发展,绝非冷冰冰的经济数据堆砌,其最终落脚点,必是人的幸福与尊严。
这正与顺德所谋定的“十大变革”深层契合——城市发展愿景之变,核心便是从追逐GDP增速转向创造普惠共享的幸福价值。当默默奉献的一线劳动者能被请上“C位”,当他们的坚守被庄重肯定,当他们的微心愿被社会温柔接住,这本身就在构筑一种“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共识,塑造一座“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城市共同体。这份由心而生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正是城市迈向更高境界最深厚的软实力。
活动的深意,更在于其“长效”而非“瞬间”。
成立“橙心关爱基金”,将节日的温暖沉淀为持续的安全教育、技能提升与困难帮扶机制;配套的入户积分、子女入学、健康保险等政策,则织就了一张实在的保障网。这些举措,务实而精准,与“十大变革”中城市功能之变、社会治理之变同频共振。
城市功能的优化,追求“绿化、美化、文化、净化”,而这“四化”的基石,正系于环卫工人的日复一日。社会治理的升级,则要求构建高效且温暖的运行体系,通过“撤桶并点”、推广小型机械,实质是改善劳动者境遇、提升城市品质的治理智慧。这体现的,是一种“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的情感回馈,更是一种“授人以渔”的理性远见,让关爱可感可及,让尊重落地生根,从而激发个体与城市同频共振的活力。
尤为动人的细节,藏在领导与工友的家常话里。当了解到有90后环卫工人过来参加活动时,陈新文书记鼓励其运用科技提升效能,这背后,是“工作无贵贱之分”的平等观念,是推动每一位劳动者从“工”到“匠”的成长期许。
这种对平凡个体的尊重与赋能,正是“人文顺德”最质朴也最动人的底色。它悄然回应着“顺德要建成什么样”的时代之问——顺德所要打造的,绝非仅是厂房林立的产业高地,更应是一座“绿树成荫,鲜花盛开,白鹭齐飞,人人幸福”的岭南水乡精致小城。这座城市的肌理,应由洁净街巷与清澈河涌勾勒;这座城市的表情,应由劳动者收获尊重后的笑脸与市民漫步其间的从容来定义。
由此观之,一场环卫工人节的活动,恰如一滴水珠,折射出顺德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阳光之路。这条路,以“人”为尺,以“文”为魂,丈量着发展的温度,沉淀着城市的品格。当政府的大门向最普通的劳动者敞开,亦是向一种开放、包容、共生的城市文明新风敞开。
这股源自人文积淀与治理智慧的暖流,绵绵不绝,正推动着顺德这艘航船,驶向更有温度、更有韵味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