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掌离断患者14年后自驾车回院谢医生
加入时间:2025-09-25 10:31 访问量:140 信息来源: 珠江商报
2011年8月7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让当时42岁的李先生(化名)双掌自手腕处被机器完全切断,他也经历了一场争分夺秒的极限救援。
14年过去,李先生已重获双手功能,顺利回到工作岗位,开启了全新的人生篇章。近日,他专门从清远自驾车来到当年救治他的顺德和平外科医院,当面答谢使他重获新生的医护人员。
黄金时间窗:缺血时间越长,成功率越低
双掌完全离断,属于肢体再植手术中难度极高、风险极大的类型之一。顺德和平外科医院业务副院长、当年李先生手术的主刀医生之一吴祥介绍,当时的这一场手术,规模之大、结构之复杂,堪称显微外科领域“天花板级”的操作。
“离断肢体再植成功,一半靠技术,一半靠时间。”吴祥强调,“尤其是双掌同时离断,肌肉组织多、代谢率高,能耐受缺血的时间更短”。
医生介绍,通常情况下,肢体离断后再植的“黄金时间”为6~8小时,超出这一救治窗口,人体组织将会因为缺氧而毒素蓄积、逐步坏死,即使再植成功,也会面临感染、肾功能损害甚至生命危险。
李先生从受伤到入院,再到手术开始,每一步都必须争分夺秒。当时,医院急诊绿色通道快速响应、显微团队即刻集结,为他赢得了宝贵的手术机会。
十小时手术:七人团队连夜协作攻坚
事发当天,从下午5时到次日凌晨3时30分,7名医生分组同步操作、轮流上阵,在显微镜下完成了多项操作,包括:清创与骨固定——彻底清洗创面,切除部分已毁损的腕骨(如月骨、三角骨等),以克氏针交叉固定腕掌关节,建立稳定的骨架结构;血管吻合——在高倍显微镜下缝合多条动、静脉,恢复血液循环,这是双手能否存活的转折点;神经与肌腱修复——像绣花一样细致对接每一束神经和肌腱,为日后功能恢复打下基础;植皮与覆盖——从患者大腿取皮,移植至腕部软组织缺损区域,保障血运与外观。
术后,李先生指尖逐渐红润,提示血运重建成功——第一关,闯过了。
漫长康复路:从握不住筷子到驾驭方向盘
术后康复阶段,李先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开始,我连最简单的握拳都做不到,手指根本不听使唤。”他回忆道,“拿筷子、握笔、拧瓶盖这些日常动作,对我来说都难如登天”。
在医院近一年的康复时间里,治疗师为李先生制定了详细的训练计划。每天数小时的功能锻炼,包括手指屈伸、抓握训练、感觉再教育等,过程枯燥而痛苦。“有时候真的想放弃,但周丽常医生和护士们一直在鼓励我,帮我做被动活动,教我使用各种康复器材”。
出院后,李先生依然坚持每日训练。从最初只能拿起海绵球,到后来可以握住水杯;从无法书写,到能够写下自己的名字——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是他坚持不懈的结果。
如今,他的双手功能已恢复好:能够熟练驾驶摩托车,考取小车驾驶证实现自驾出行;重返工作岗位,胜任新的职业要求;日常生活自理,煮饭、写字、使用筷子都不在话下。“除了特别精细的针线活,其他都能应对自如。”李先生自豪地说。
14年后再回首:技术与信念共创奇迹
如今,李先生已重返正常生活。近日,他驾驶汽车从清远来顺德复诊,成了医患共同战胜创伤的证明。
“这样的手术成功,靠的是医院整体实力——急诊、麻醉、显微外科、康复科等多学科协作,也少不了患者本人和家属的坚定信任与配合。”吴祥说。
李先生也非常感慨,现在没人相信他两个手掌曾经完全离断。“我非常感谢顺德和平外科医院给了我第二次‘掌握’人生的机会。从握不住筷子到握住方向盘,这条路很长,但每一步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