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顺德信息> 其他资讯 >顺德水治理赋能人文经济高质量发展

顺德水治理赋能人文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入时间:2025-09-19 09:30    访问量:7    信息来源: 珠江商报

      一场台风过境,91.6毫米的暴雨倾泻而下,顺德大街小巷却罕见内涝。这背后,是一条以水为脉、人文与经济共荣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台风“韦帕”“塔巴”“米娜”接连来袭,顺德区一次次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9月8日,容桂华口小学气象观测站录得全区最大累积雨量91.6毫米,各镇街普降暴雨。但令人惊叹的是,这座岭南水乡并未陷入内涝困境,雨水迅速排退,城市运行如常。
  这看似寻常的景象,背后蕴含着顺德水环境治理理念的深刻变革。从单纯的防灾减灾、污涝同治,到如今以水为纽带串联人文、经济与城市发展,顺德正书写着“向新逐质 有为与善为”的现代化水治理新篇章。
  治水跃迁:
  从防灾减灾到“人文治水”
  顺德河网密织,拥有941条河涌,且分布于全区206个村居。水,是顺德的资源优势,也带来治理挑战。如今,随着水环境综合治理的纵深推进,顺德水环境质量、综合污染指数改善率均位居全市第一。
  但顺德的治水远不止于“水清岸绿”。佛山市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陈新文今年7月4日在接访群众时,对小区停车位积水问题的关注,折射出顺德治水的新理念:治水是民生工程,更是城市发展的生态本底。
  顺德摒弃碎片化分段式治理模式,从联围统一性、流域系统性出发,结合水文实际将全区水域划分为七大联围,分三批推进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水里岸上的全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
  目前,试点联围(南顺联安围、群力围、石龙围)已基本完成治理;第二批联围分批次分区块有序推进,南顺第二联围累计完成总工程量的39.1%,容桂水系工程累计完成总工程量的33.9%,大良勒流水体工程累计完成总工程量的14.8%;第三批联围(龙江、杏坛、均安、勒流)推动5个优先启动子项实施分类重点整治,并同步开展前期排查调研工作。
  “过去治水为防洪,后来为治污,现在为营城。”一位治水办负责人道出理念变迁。顺德治水已从单一的防灾减灾、污染治理,跃升为以水为脉的城市发展战略。
  水城共荣:
  以美岸工程重塑城市空间格局
  顺德深谙治水不仅要消除水患,更要创造价值。如今,30个美岸项目已完成建设,10个正在推进,累计为市民新增超100万平方米高品质滨水空间,水上立交、西海大涌等已成为网红打卡地。
  这些美岸工程为发展水经济、水文化提供了丰富多元的空间载体。
  在陈村NCC公园,将岸线整治与商业开发、城市形象有机结合,引入多元市场主体和丰富业态,打造更多集生态观光、文化体验、休闲消费于一体的活力水岸经济带;在杏坛文明桥园,创新采用“政府推动+社会捐赠+国资运营+公共参与”的古建修复模式。
  陈新文要求“坚持规划先行,串珠成链”,这完美契合佛山“实施文旅‘串珠成链’工程,构建‘四山两江’旅游示范带”战略。美岸工程正在重新定义顺德的城市空间价值。
  比如,龙江镇沙富涌项目坚持规划与开发相融合,统筹考虑龙江新城片区开发建设,通过活化3300平方米清代初期逾百年的竹树围、富津古桥等历史文化资源,结合旧有鱼塘进行提升,打造贴近城市风格的亲水空间,也为龙江新城提供了宝贵的生态腹地与城市绿芯,带动周边区域城市资产升值,该片区的顺控·珑悦湾项目,房源去化速度极快,开盘当天认购金额就已超过1.5亿元,目前已劲销近九成。
  人文经济学:
  水脉与文脉相融的创新实践
  “人文是经济的灯塔,经济是人文的舟楫。”这句充满哲思的话,在顺德找到最佳注脚。几百年前,顺德从“桑基鱼塘”中发展商品经济,形成“一船缫丝去,一船白银归”的盛况,赢得“南国丝都、广东银行”的美名。这些都是水给予顺德的馈赠。
  如今,顺德正创新实践“人文经济学”,推动文化与产业深度融合。杏坛镇桑麻村好水出好瓜,探索形成“黑毛节瓜种植+餐饮休闲+伴手礼零售+农旅体验+古村研学”的全产业链模式,举办黑毛节瓜美食文化节,成为佛山农文商旅融合发展的金名片。
  北滘碧江社区通过暗涵复明工程重现“开门见河、推窗见景”的水乡生活场景,不仅修复生态脉络、释放滨水空间,更使得传统墟市、非遗技艺传承等人文活动得以自然发生,并直接带动了文旅消费的显著增长。
  五一假期期间,碧江村心涌传统墟市活动人潮涌动,活动当日街区接待游客超1.5万人次,碧江金楼客流量及营收同比增幅达45%。村心涌墟市的活跃,恰恰印证了陈新文强调的“人文力即生产力”,当碧江将水文化、墟市文化等地域人文要素融入经济发展,便成功将文化软实力转化为经济硬支撑,成为顺德践行人文经济学“文经相融”路径的微观典范。
  人民城市:
  岭南水乡的世界级雄心
  顺德曾被称为“最好的农村,最差的城市”。如今,适逢城市工作会议提出“五个转变、五个更加”,建设创新、宜居、魅力、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顺德找到自己的路径。
  顺德提出坚持以“文城互济”推动城市建设,更加注重城市特色发展,凸显城市文化特质,传承城市历史文脉,打造岭南文化精致小城。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和打造世界级智能制造高地需要优质水资源,世界美食之都更需要好水支撑,从“环两江先行区”到“甘竹滩文旅产业集聚区”,从桂畔湖水韵文旅综合开发项目到西丫渡水经济休闲文旅示范区,顺德正在构建水城共荣的新格局。
  记者了解到,顺德正在构想的水上游船线路、水上运动专项方案,都基于一个前提:水好,而顺德开展的水环境综合治理,不仅提升城市品质,更有力推动形成错位发展、网状联动的文旅新格局。
  “人民城市为人民、人民城市人民建”,顺德一方面以治水“保安全、促循环、可持续”,打造韧性城市;另一方面让市民共享治水成果,提升家门口的幸福感、获得感。今天,治水已成为顺德提升城市竞争力、吸引人才的重要抓手,通过“百千万工程”,一批网红打卡点的涌现,水城共荣的景象正在形成,为顺德高质量发展、人文经济发展、村域经济腾飞注入新动能。

上一条:乐享人文 从容向前

下一条:“德BA”四强出炉

【返回】【顶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