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顺德信息> 科教医疗 >顺德新容奇医院团队施展“组合拳”逆转患者危局

顺德新容奇医院团队施展“组合拳”逆转患者危局

加入时间:2025-09-03 11:54    访问量:48    信息来源: 珠江商报

      今年3月,61岁的姚阿姨因发热、全身无力入院治疗,意外诊断出2型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后来进一步检查发现其肺部竟发生了棉花糖般的病变,同时伴有肝脓肿,而“元凶”竟然是降结肠穿孔,情况一度十分紧急。
  顺德新容奇医院普通外科温炽秀医生立即联合多学科团队为她制定治疗方案,最终,通过实施降结肠旁脓肿引流、回肠造瘘术、胰岛素泵稳定血糖、稳定内环境、抗感染等一套“组合拳”,成功挽救了姚阿姨的生命。该案例获得了顺德新容奇医院第五届疑难病例分享比赛一等奖。
  起初,姚阿姨因发烧、乏力到医院急诊求医,通过检查发现其指尖血糖高达29.9mmol/L,指尖血酮为“HI”,诊断为2型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立即收入内分泌科进行住院治疗。此后,姚阿姨又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的情况,经过胸部CT检查后,发现其肺部、肝部均有感染病灶。温炽秀表示,当时,从影像中可以看到姚阿姨的肺里有着一块块斑片状的白色“棉花团”,这是肺部感染的表现,一旦炎症进一步进展,整个肺就可能进展为“白肺”,生命将受到威胁。
  然而,就在一天内,姚阿姨的病情急剧加重,出现了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等症状。为了进一步确认病因,医疗团队为姚阿姨进行了胸部+全腹部增强CT检查,这一次,通过对胸部、全腹进行扫描,不但发现其肺部病变急剧恶化,而且发现姚阿姨的降结肠后缘穿孔并有包裹性脓肿,但是姚阿姨却并没有腹痛表现,病情更加复杂和棘手。
  通过详细的检查及检验结果,姚阿姨的病因终于浮出水面了,原来,姚阿姨是因为降结肠穿孔,细菌通过血流播散,引发脓毒血症,导致了重症肺炎、肝脓肿、代谢性酸中毒等一系列并发症,进一步导致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
  针对这种降结肠穿孔的情况,温炽秀告诉记者,按照常规治疗,一般要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并采取病变部位切除以及近端结肠造瘘术。然而,姚阿姨身体情况却不具备实施全麻手术的条件。“因为全麻手术需要上呼吸机,而当时姚阿姨的肺部已经严重感染,一旦进行全麻手术,血氧可能难以维持,心脏就可能随之停跳,手术风险及麻醉风险均非常高”。
  面对姚阿姨复杂、危急的病情,由普外科、内分泌科、ICU、麻醉科等多个科室组成的多学科团队(MDT团队)迅速组织会诊,共同商讨“作战方案”,先对降结肠穿孔处进行穿刺引流,阻止原发病灶进一步感染扩散,同时对肝脏脓肿进行穿刺抽脓,然后,在采取腰部麻醉的情况下,实施回肠造瘘术,通过给回肠“改道”造口,避免后续进食污染穿孔处,为其愈合创造空间。
  考虑到糖尿病是导致姚阿姨肺部感染加速扩散的一大“帮凶”,医疗团队还为姚阿姨安装胰岛素泵,帮助其稳定血糖,同时使用抗生素、免疫球蛋白等,帮助姚阿姨提升抵抗力,等到伤口愈合,后续再实施回肠造口还纳术。通过多方配合的手术治疗以及医疗团队的精心照护,姚阿姨的病情日益好转,32天后康复出院,肺部的“棉花团”消失了,姚阿姨的双肺呼吸又变得健康有力。
  回顾姚阿姨的治疗方案,温炽秀说,其难点在于要根据“结肠穿孔+糖尿病+肺部、肝脏感染+脓毒血症+ARDS”的复杂病情,制定出低风险、可行且周全的治疗方案,这就需要多学科团队(MDT团队)的通力配合、共同谋划。
  据悉,MDT即多学科联合会诊,是由多学科专家以共同讨论的方式,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综合诊疗方案的会诊模式。自2023年开始,顺德新容奇医院正式开设多学科联合诊疗门诊,通过多学科专家协作,充分发挥医院的学科综合优势,实现以患者为中心、高效优质的“一站式”诊疗服务,有效缩短患者在单科排队、重复挂号、缴费等事务上的等待时间,提高了就医效率,为患者提供更加专业、精准、优质的就医体验。

上一条:202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结果揭晓,南方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实现“双突破”

下一条:顺德和平外科医院“痛风专病门诊”开诊

【返回】【顶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