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顺德信息>
政务信息 >顺德召开区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会
顺德召开区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会
加入时间:2025-08-28 15:01 访问量:126 信息来源: 珠江商报
8月25日至26日,顺德召开区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会,传达学习2025年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会精神,系统总结前一阶段疫情防控工作的经验启示,对下一步推动村域经济提质升级、健全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等重点工作进行深入研讨、全面部署和动员落实。
8月26日下午,佛山市终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响应,疫情防控策略由应急处置转为常态化防控,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在这个关键节点,顺德高规格召开农村工作会议,分享经验、剖析问题、谋划出路。
“顺德的根基在农村,活力在农村,村域经济强,则全区发展稳;村域经济活,则城乡融合深。”佛山市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陈新文表示,要抢抓从“防疫”到“发展”的特殊机遇,盘活资源、找准定位、突出特色,发展壮大村域经济,打造岭南文化精致小城,推动“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
统一认识
村居是顺德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顺德以“制造业立区”闻名,连续十四年位列全国百强区之首。但耀眼的经济数据背后,是村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带来的隐忧。尤其是此次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期间,顺德部分村居暴露出环境脏乱差、村域经济薄弱等特点,城乡发展不平衡已成为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
村居是顺德的最基本单元。村居对支撑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从上级政策到本地实践,发展村域经济已是势在必行。
“我们看村域经济,决不能只看村域一隅,而是必须跳出村域看村域,站在历史和全局的角度去把握。”陈新文表示,要把村域经济置于全区践行新时代人文经济学、深化实施“百千万工程”、打造岭南文化精致小城的高度去谋划,统一认识,把发展村域经济作为关乎全区发展根基和群众福祉的重要战略任务,做到“举一纲而万目张”,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区发展大局上来。
而此次疫情防控的实践也再次印证,面对来势汹汹的挑战,顺德各村居迅速响应,不仅有效控制了疫情,还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展现了村域经济的韧性和潜力。
在对标样本上,浙江“千万工程”历经二十余年,从整治到共富,正是顺德学习的方向。顺德提出,要打造村域经济的进阶版——不再是“种田的农村”,而是产业、人口、资本和文化高度密集的“都市里的村庄”。
直面问题
跳出传统舒适区创新基层治理
会上,大良街道苏岗社区、伦教街道三洲社区、北滘镇黄龙村等7个典型村居,区农业农村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自然资源局顺德分局等4个区属部门,容桂街道等3个镇街代表先后发言,分享顺德村居发展现状和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
市自然资源局顺德分局局长陈莉介绍,顺德是典型的城乡融合地区,城镇和村庄建设用地交织分布,面临着突出的农业空间碎片化问题,耕保缺口大,农业产业连片发展受制约,5亩以下的永久基本农田、耕地图斑占比均高达80%以上;同时,城乡空间资源配置不均,存量土地利用率低,乡村公共服务品质不高;而此次疫情也暴露出村居空闲地、闲置屋、土储地等环境卫生、管理利用等问题。
“顺德改革开放起步较早,集体用地少,村域经济比较薄弱,表面看是‘总量不足、质量不高’,深层次是‘路径依赖、动力缺失’。”陈新文表示,村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过于依赖传统收租模式,目前全区仅有3个“亿元村”,且租金收入占比均超70%,缺乏规模性扩张能力;二是陷入“存量分配”的思维定式;三是滋生食利躺平的心态。
要突破难题,就必须跳出传统舒适区,在产业培育、模式创新上“吃螃蟹”,真正提质升级村域经济。
以大良街道苏岗社区为例,近年来,该社区以社区活化为切入点,打造“苏岗有游龙”总体设计概念,通过打造1300米滨水步道,串联蓝绿资源,形成两大主题游环路。同时,大力发展美食产业,目前已拥有约60家传统粤菜餐饮店、50多家新业态轻餐店,成为“寻味顺德”的重要载体。
“社区环境改造好了,让一批本地年轻人看到家乡发展潜力,纷纷选择回归创业,为社区的文旅产业蓬勃发展注入了活水。”苏岗社区党委书记郭凯旋说。
不单是大良苏岗,伦教三洲聚焦集体经济发展,依托长鹿旅游休博园等文旅资源,引入职业经理人团队,整合资源推动集体资产市场化运营,促进“资源—资产—效益”转化,社区总资产约3.78亿元,每年为居民和股东发放福利金及分红近5000万元,连续四年迈入“亿元村”行列。
除此之外,北滘碧江创新农文旅融合实践、勒流东风实施村居共建共治等,都是打破“路径依赖”的有益探索。从社区活化到农文旅融合,从“三线”整治到村居共建共治,顺德正以多样实践书写城乡融合发展的新答卷。
陈新文提出,发展村域经济的核心,不是“分蛋糕”,而是“做蛋糕”;不是“守着存量过日子”,而是“增量投资谋发展”,这也是让村民共享发展红利的共同诉求。
明确路径
探索村域经济提质升级
今年7月,突如其来的基孔肯雅热疫情是一场对顺德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基层治理水平的大考,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村域经济发展创造了特殊机遇。
譬如,通过防疫攻坚,全区农村人居环境得到了大幅提升,清理出数千亩闲置地和近3万间闲置屋,为村域经济发展提供了空间基础;同时,干部带头攻坚赢得了群众信任,凝聚了民心共识,为发展村域经济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疫情防控中,我们同步推进环境整治、资源清理、群众动员,这些成果不是临时效应,而是发展村域经济的坚实踏板。我们必须借势而为、乘势而上,把防疫带来的变量转化为村域经济发展的增量。”陈新文表示。
盘活资源是起点,更关键的是如何探索村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
对此,顺德提出打造村域经济的进阶版本,既要“引外力”,更要“育内力”;既要“物业出租”,更要“自己干事”,让村级组织、本土人才成为发展的“主角”,包括支持本土青年创业,成立村级运营公司,实现集体资产的市场化运营等。
“发展村域经济,不能盲目跟风、千村一面,要立足本村的资源禀赋,激活人文经济新动能,找准定位、突出特色。”陈新文提出,结合顺德村居实际,可重点发展体验经济,把“土特产”变成“高价值产品”,以陈村镇仙涌村的年桔文化为例,发展村域经济不能只停留在种树卖果,而是要拓展至年桔文创、休闲农业等高附加值环节,延伸产业链的“微笑曲线”。
同时,培育如陈村南涌NCC公园、大良琼花戏楼茶馆这样“小而美”的创意集群和特色业态,让“小业态”带来“大活力”;深耕社区服务,探索将村内的物业管理、便民服务、养老托幼、文体活动运营等,交由村集体公司或有本村青年参与的市场主体来承接,把利润留在村里,把服务做到村民心坎上。
“发展村域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区上下同心同德,形成强大合力。”陈新文表示,发展村域经济,核心在于破除路径依赖,关键在于盘活闲置资源、激活内生动力,路径在于融入人文经济、融合新业态,保障在于建强队伍、培育人才、依靠群众。
接下来,顺德将强化村域经济发展的措施保障,加强党建引领,区镇统筹协同,强化人才培育,广泛发动群众,让群众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真正实现“大家的事大家管”,用高质量的工作成果确保交出“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的亮眼答卷,让顺德的农村更富裕、更美丽、更幸福,为全省、全市贡献“顺德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