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顺德信息> 经济金融 >从危机到“新机”:顺德探索村域经济“崛起”之路

从危机到“新机”:顺德探索村域经济“崛起”之路

加入时间:2025-08-28 11:41    访问量:105    信息来源: 顺德城市网

  826日,佛山市宣布终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响应。当基孔肯雅热的阴霾悄然笼罩,顺德在一个多月的抗疫征程中,完成了一场对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的压力测试,更在实战的熔炉里淬炼出基层治理的韧性、资源整合的智慧与村域发展的内生力量。这场考验,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城市的应急能力,也如同一把钥匙,开启了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可能。

  825日至26日,一场高规格的会议在顺德召开——区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会。区、镇、村三级干部齐聚一堂,用一天半的时间深入学习省市农村工作与“百千万工程”部署。会上,大良街道苏岗社区、伦教街道三洲社区、北滘镇黄龙村等7个典型村居,以及区农业农村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自然资源局顺德分局4个区属部门、容桂街道等3个镇街代表先后发言,分享顺德村居发展现状和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这场会议,不仅传递出顺德对农村工作的重视,更暗含其在穿越疫情风雨后,将村域作为高质量发展发力点的深层逻辑。

  “村域经济强,则全区发展强;村域经济活,则城乡融合深。”佛山市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陈新文在会上强调,村域经济是顺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村镇一条船,村好镇才好。”

  直面问题,在危机中寻觅新机

  村居,是顺德最基本的社会单元。全区206个村居(含108个村、98个居委会)如同206颗种子,既承载着十四年位列全国百强区之首的荣光,也面临着“亿元村”数量仅占全市3%的现实挑战。

  “顺德村域经济比较薄弱,表面看是总量不足、质量不高。但深层次看,是路径依赖、动力缺乏。”陈新文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核心:其一,过渡依赖土地、物业出租的传统模式,租金收入占比均超70%,村域经济如同被困在“租金依赖”的牢笼,难以在产业培育、模式创新中“破茧成蝶”;其二,陷入“存量分配”的思维定式,大部分村居更关注“现有的钱怎么分”,而非“未来的钱怎么赚”,“分蛋糕”与“做蛋糕”的天平,亟待重新校准;其三,食利躺平的心态悄然滋生,如同温水中的青蛙,失去了跳跃的勇气。

  基孔肯雅热疫情的来袭,虽是一场危机,却意外成为破解村域经济难题的“时间窗口”。这场考验,不仅是对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基层治理水平的大考,更在无形中为村域经济“空间不足、环境不优、民心不齐”的困局提供了破局契机。“这些成果不是临时效应,而是发展村域经济的坚实踏板。我们必须借势而为、乘势而上。”陈新文的话语中透着坚定。

  具体而言,疫情防控的实战,为顺德带来了三重改变:其一,提升了农村人居环境,清理房前屋后、冷巷、闲置屋(地),解决土地霸耕、垃圾乱堆等长期问题,让村居从“脏乱差”走向“净美齐”;其二,整理出数千亩闲置地、近3万间闲置屋,部分资源具备改造潜力,可通过统一管理、规划、招商,转化为创业空间、文旅载体,让“沉睡资源”变为“发展资本”;其三,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赢得村民信任,激发了村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的内生动力,为村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

  探索路径,聚焦三大产业方向

  盘活资源是起点,更关键的是要探索村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陈新文提出,发展村域经济既要“引外力”,更要“育内力”;既要“物业出租”,更要“自己干事”,让村级组织、本土人才成为发展的“主角”。例如,支持本土青年创业,让“归雁”变“头雁”;成立村级运营公司,让“村民”变“股东”。

  与此同时,发展村域经济不能盲目跟风、千村一面,需立足本村的资源禀赋,激活人文经济新动能,找准定位、突出特色。陈新文指出,可聚焦三大方向:一是发展体验经济,依托农业与文化资源突破“低附加值”困境,如陈村镇仙涌村将年桔产业成立公司,发展年桔文化,拓展产业链条,让“小年桔”变成“大产业”;二是培育创意集群,打造如陈村南涌NCC公园等“小而美”的特色业态,让“老空间”焕发“新活力”;三是深耕社区服务产业,把“服务村民”变成“盈利项目”,把利润留在村里,把服务做到村民心坎上,让“软服务”成为“硬支撑”。

  从“脏乱差”到“绿富美”,靠等待永远不行,靠实干才能实现。大会强调,要大力弘扬“敢饮头啖汤”的闯劲,将会议部署的各项任务和交流形成的宝贵经验,切实转化为本地区、本部门的具体行动和发展实效,让顺德的农村更富裕、更美丽、更幸福,为全省、全市贡献“顺德样板”!

上一条:佛山综保区正式封关运作,“智造链接全球”启幕

下一条:中小企业如何推进数字化转型?顺德这场供需对接恰逢其时

【返回】【顶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