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摘 生活资讯 经  济 健康饮食 科技数码 家庭教育  
 
首页 > 报刊文摘> 生活资讯 >垃圾,该不该烧?

垃圾,该不该烧?

加入时间:2025-08-27 15:55    访问量:70    信息来源: 大自然探索 2025年6期

  2024年,全球城市共制造固体垃圾约23亿吨。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24年全球废物管理展望》,到2050年,全球城市固体废物总量将达到38亿吨。若外星文明真的造访地球,他们或许会震惊于这颗蓝色星球的自毁倾向:一边生产过剩,一边任由资源腐烂。

食物浪费同样触目惊心

  在人们丢弃的生活垃圾和餐馆的厨余垃圾中,有许多是食物。2022年,人类浪费的食物总量高达约10.5亿吨,几乎占每个人可获得食物总量的五分之一。10.5亿吨食物有多少?俗话说肉夹馍是“二两馍馍一两肉”,再加上一些汤汁,我们按照一个肉夹馍155克计算,那么10.5亿吨就折合6.77万亿个肉夹馍,平均每个中国人能分到4800多个!

焚烧:是解药,还是另一剂毒药?

  面对堆积如山的垃圾,“烧掉它们”似乎是最简单的解决方案。但若全球家庭都在街边露天焚烧垃圾,看似热闹的“篝火晚会”将释放大量有毒污染物。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空气污染已经成为儿童健康面临的最大环境风险之一,每年约有700万人因空气污染过早死亡。

  人类一直在想办法处理垃圾,也摸索出了不少路子。比如,瑞典被誉为垃圾处理的“优等生”:从2011年至今,瑞典的垃圾回收利用率已经超过99%,其中约36%被回收利用,约14%作为肥料使用,约49%焚烧后转变为能源,只有不到1%的垃圾最后需要填埋处理。丹麦的垃圾焚烧厂不仅用于垃圾处理,还结合了创意设计,有的甚至在屋顶建了滑雪场,让它看起来更像城市的一部分。新加坡则把焚烧后的灰烬填埋在人工岛上,这种做法在解决垃圾问题的同时,也没有影响海洋生态。还有一些国家尝试把垃圾掺进水泥里,提高资源利用率,不过长期效果还有待观察。好在,现代焚烧技术已经大大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各国也在不断改进垃圾处理方式。不同的探索让我们看到了更多可能性,相信随着技术进步和环保理念的发展,我们一定能找到更安全、更高效的垃圾处理方法。

垃圾焚烧的另一面:技术升级与社区共生

  垃圾焚烧并非只有缺点。焚烧能将垃圾体积减小80%以上,极大缓解填埋场的压力;同时,焚烧产生的热能可转化为电能,为城市供电。中国在这一领域已走在世界前列。

  例如,目前上海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每天处理近万吨垃圾,每年焚烧发电量可达9亿千瓦时,可供大约90万户家庭使用一年,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厂区采用“去工业化”设计,烟囱排出的是经过多层净化的洁净气体,二噁英排放浓度仅为欧盟标准的十分之一。周边甚至建起生态公园,白鹭栖息其中,成为市民休闲打卡地。

  深圳东部环保电厂更是颠覆传统认知:建筑外观如银色山峦,顶部设计环形观景步道,市民可在此俯瞰城市风光。厂内配备全球最严苛的排放系统,烟气净化率超99%,隔街之外几乎闻不到任何异味。

  杭州九峰垃圾焚烧发电厂则通过“透明化运营”赢得公众信任——居民可通过玻璃幕墙实时观看垃圾处理全过程,厂区绿化覆盖率超30%,甚至吸引鸟类筑巢。

  这些案例证明,焚烧厂不仅能与自然共存,还能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标志。

  对焚烧垃圾的争议,围绕的核心是相关技术硬不硬、管理严不严。在环保法规健全、技术在线的地方,焚烧厂早就不是“冒烟怪兽”,而是能发电、供暖、回收资源的“城市打工人”。我们应该正视科学焚烧垃圾的优势,因为这是目前避免垃圾围城的有限选择之一。

上一条:“全国通办”:数据多跑路,新人少奔波

下一条:人们为什么不再愿意仰望

【返回】【顶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