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脊柱“拆弹”专家逆转危情,濒临瘫痪的她又站起来了
加入时间:2025-08-26 11:21 访问量:262 信息来源: 顺德城市网
75岁的张阿姨(化名)在和祐医院骨科病房里激动地讲述着自己的康复经历:“从脚背痛到全身麻,整夜疼得睡不着,右边身子像废了一样动不了……没想到手术后三天,我就能自己下地走了!”这位曾因颈椎恶性肿瘤濒临瘫痪的老人,如今已能自主行走。这场医学奇迹的背后,是骨一科团队完成的一台被称为“脊柱外科挑战”的高风险手术——成功实施AI导航显微镜辅助下的颈椎恶性肿瘤En-bloc整块切除及3D打印椎体重建术。
一年前,张阿姨的噩梦始于右侧足背的莫名疼痛。短短一个月,痛感如藤蔓般蔓延至右腿、躯干直至手臂和颈部,伴随剧烈的麻木和撕裂感,夜不能寐。更令人揪心的是,她的右侧肢体逐渐失去力量,最终无法行走。辗转多家医院未果后,张阿姨慕名来到和祐医院骨一科。
经过骨一科主任刘明教授团队的细致查体和影像学评估,真相令人震惊:第5颈椎椎体及椎旁的恶性肿瘤正疯狂生长。肿瘤不仅严重破坏椎体骨质,导致塌陷风险,更以180°的“缠绕”姿态将椎动脉及神经根紧紧包裹、挤压,并突破椎体侵入侧方软组织,右侧脊髓遭受严重压迫。这正是导致她剧烈疼痛和右侧半身无力的根源。刘明主任坦言:“肿瘤进展迅猛,若保守治疗,短期内可能因病理性骨折引发高位截瘫,建议立即手术。”
颈椎手术素有“生命禁区”之称,其前方是气管食管,侧方是生命线般的椎动脉,后方是脆弱的脊髓神经。再次进行肿瘤整块切除,无异于高精度拆弹——毫厘之差都可能导致神经损伤致残或椎动脉破裂致命。面对如此高龄且肿瘤包裹血管神经的极端复杂病例,和祐医院骨一科团队迎难而上,制定了周密的个体化方案。
在AI导航显微镜辅助下,团队采用前入路微创技术,借助德国蔡司KINEVO 900手术显微镜的亚毫米级精度,实现精准“扫雷”。这套智能系统如同“超级透视眼”和“智能导航仪”,清晰识别肿瘤与椎动脉、神经根的粘连区域。医生如同“拆弹专家”般,将受累的颈椎椎体及肿瘤组织完整整块切除(En-bloc技术),最大限度避免血管神经损伤,显著降低复发风险。
肿瘤切除后,团队即刻运用3D打印钛合金人工椎体进行精准重建,配合前路钉板系统固定。这一创新方案完美恢复脊柱力学支撑,术后24小时张阿姨即可在颈托保护下坐起,72小时成功站立行走。折磨她许久的剧痛和麻木在术后即刻消失,恢复速度远超预期。
术后病理确诊为浆细胞骨髓瘤,多学科团队已为其制定后续综合治疗方案。刘明主任特别提醒公众:“若出现不明原因、进行性加重的肢体麻木、疼痛或无力,尤其是从肢体远端开始并向上蔓延的情况,务必高度警惕,及时到正规医院神经外科或骨科就诊排查。这可能是脊柱神经受压的警报信号,早期发现和治疗至关重要。”和祐医院骨科团队将持续深耕复杂脊柱疾病精准诊疗,为患者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