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顺德信息> 政务信息 >大良街道“冷巷攻坚”:全域清理!干群齐心!

大良街道“冷巷攻坚”:全域清理!干群齐心!

加入时间:2025-08-18 08:57    访问量:236    信息来源:

  8月14日清晨,一场声势浩大的“冷巷攻坚战”在大良街道21个村居同步打响。大良街道班子成员全员下沉,既当指挥员统筹调度,又当战斗员冲锋在前,带领由驻村工作组、机关干部、社区工作人员及志愿者组成的攻坚队伍,深入辖区背街小巷,向积存多年的卫生死角发起总攻。
  现场直击:干群齐心清“死角”
  在新滘四街狭窄的冷巷里,大良街道党工委书记钟德慰正弯腰清理着丛生的杂草。“这些堆积多年的垃圾必须彻底清除,清理后每个角落都要喷洒石灰粉,确保消杀到位。”他一边将杂草搬上清运车,一边叮嘱社区工作人员做好后续管理。完成新滘片区的清理后,钟德慰立即展开督导巡查,仔细检查每处卫生死角的清理情况,现场交办发现的问题。随后,他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古鉴村、红岗社区等攻坚现场,与干部群众一起投入清理工作。
  与此同时,五沙社区五沙一村的清理现场同样热火朝天。大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麦宇云带领由驻村组、派出所、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组成的“联合攻坚队”开展作业,包括对闲置地、杂物堆、草丛垃圾等蚊媒栖息地进行彻底清理。有的清理巷道杂物,有的排查卫生死角,有的清扫路面杂草。虽然天气炎热,但大家配合默契,现场忙而不乱。
  尽管前期已下发清理通知,但行动现场仍见部分冷巷被铁门紧锁。这些狭窄巷道,连工作人员侧身都难以进入。针对可进入的冷巷,清理队伍都是采取两人一组的方式,一人负责清理,一人负责搬运,有序推进工作。
  “真没想到老屋荒废成这样。”特意赶回配合清理工作的居民黄先生,看着自家闲置老屋爬满围墙的藤蔓感慨道。他与社区人员合力清理,“疫情防控人人有责,我们居民当然要全力配合。”
  长效机制:建章立制防“反弹”
  城网君了解到,为提升城市人居环境品质,规范私人住宅排水设施建设,保障社区公共安全,规范私人住宅落水冷巷的规划、建设与长效管理,大良街道同步出台了《顺德区大良街道关于加强私人住宅落水冷巷建设与管理的内部操作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指引》适用新建、拆除重建住宅和既有住宅改造。
  根据《指引》,落水冷巷应根据《顺德区私人住宅建设规划管理规定》(顺府办发〔2009〕83号)退缩,拆除重建后的私人住宅相邻间距在双方改建后不少于0.8米,原落水地界不明的以原相邻建筑间距的中线为界限;为共墙的则以共墙中心线为界限,各自后退一半,先建先退。
  同时,《指引》明确落水冷巷地面须采用混凝土等防渗材料硬化,禁止泥土地面,自建房须设置独立雨水管、污水管、空调专用落水管,实现“三水分流”。此外,公共落水冷巷原则上“能通尽通”,不得设置封闭墙体,确保畅通;严禁堆放杂物,定期检查积水,严禁私自围堵。
  冷巷治理不仅要解决眼前的卫生问题,更要着眼长远,建立长效机制。大良街道将通过系统治理,从“政府主导”转向“全民参与”,真正实现冷巷从卫生死角到宜居空间的转变,让居民切实感受到环境改善带来的生活品质提升。
  特写:从“脏乱差”到“惠民生”
  在古鉴村鉴赏路,一块300平方米的闲置地实现了华丽转身。曾经杂草丛生、垃圾遍地的荒废地块,经过集中清理后,如今已平整铺上石子,变身为便民停车场。
  这一转变不仅治理了环境卫生顽疾,更在村里产生了积极的“连锁反应”。
  8月14日上午,在距离该停车场不足百米处,居民何先生正带着两名工人清理自家闲置多年的宅基地。现场可见,各类生活垃圾和建筑废料深埋土中,蛇皮袋、塑料制品等需要用力拽扯才能清除。“前几天刚把杂草割完晒干,今天专门来清运垃圾。”何先生抹着汗说。
  令人欣喜的是,这种整治行动正在产生“示范效应”。看到邻近闲置地改造停车场的成效后,何先生主动效仿:“准备铺上石子作停车用,总比堆满垃圾强。”他坦言,邻居们反映这里蚊虫滋生严重,参与整治既是响应防疫号召,也是为改善居住环境尽一份力。
  这一变化彰显了大良街道“群防群控”的治理智慧。通过示范带动,让村民切身感受到环境改善带来的双重效益——既提升生活品质,又助力疫情防控。如今,像何先生这样主动参与环境整治的群众越来越多,大家正用实际行动构筑起疫情防控的“环境防线”。

上一条:白涛到顺德区调研防疫物资生产情况

下一条:顺德再登全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区榜首

【返回】【顶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