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顺德信息> 经济金融 >全国百强区榜单常客顺德的突围新思路

全国百强区榜单常客顺德的突围新思路

加入时间:2025-08-15 17:02    访问量:17    信息来源: 南方日报

  日前,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公布2025赛迪百强区榜单。广东今年共有17区入围,佛山市顺德区位列第7名,虽然较去年的排名下降了一位,依旧稳居第一梯队。

  放眼全国,顺德一直是县域发展的“标兵”。尤其是在一年一度的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区榜单上,顺德已经创下连续13年排名第一的纪录。但是,在众多城市榜单中频繁亮相且成绩斐然的顺德,近来却罕见地释放出要跳出排名看发展的信号。

  当一个地区成为榜单常客,排名的数字变化便容易成为外界评判其发展的直观标尺。淡化排名,是一次果敢的“减负”行动。审视自身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回归发展的本质逻辑,顺德将以更从容、务实的态度推进“二次创业”。

  标兵远,追兵近

  “我们不要总是强调顺德连续13年位列百强区第一,这个第一没有意义,因为同级别的江阴、昆山,GDP比顺德高很多。”日前,顺德区委主要领导这番话,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区域发展评价体系、竞争逻辑的深度思考。

  从2012年起一直雄踞冠军宝座,“全国百强区冠军”是顺德最引以为荣的城市名片之一。不过,该榜单的评选对象,主要聚焦于辖有乡镇、空间上相对独立发展的市辖区,且明确剔除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大直辖市的市辖区。

  这种范围设定,使得榜单的比较维度具有特定性。顺德的连续夺冠,固然是其在“辖乡镇的独立发展市辖区”这个类别中综合实力的体现,但也意味着这一排名并未涵盖所有行政层级或发展模式的强区。例如,深圳的南山区、福田区等作为一线城市核心区,在创新活力、经济密度上表现突出,却不在此榜单评选范围内;而昆山、江阴等县级市凭借庞大的经济体量和产业优势闻名全国,同样未被纳入比较。

  跟上述榜单不同,赛迪百强区研究对象包括全国(不含直辖市、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中国台湾地区)所有市辖区,深圳市的市辖区被纳入比较。

  作为“四千亿”城区,顺德也连续多年上榜,不过近五年排名略有起伏,从2021年排名第6,到2022年被深圳宝安区和广州黄埔区超越,排名第82023年排名第72024年重新回到第6名,2025年又回落至第7名。

  排名的起伏,既反映了区域竞争的激烈程度,尤其是深圳、广州等核心城市市辖区凭借创新资源集聚、产业能级跃升带来强劲发展势头,也折射出顺德在保持传统制造业优势的同时,面临着新兴产业培育、创新动能提升等方面的挑战。

  事实上,综合多份榜单可以发现,顺德的领先优势逐渐缩小,如投资潜力、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千强镇等多项评价体系上,顺德正在被“标兵”拉开差距,被“追兵”赶超身前。

  以2025中国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500强榜单为例,与南海区相比,顺德在镇域经济的比拼中压力不小。

  南海六镇全部入围前50,其中,狮山镇位列全国第二,展现出强大的镇域经济集群实力。而顺德区排名最高的是北滘镇,位列第3,乐从镇、陈村镇、杏坛镇、龙江镇、均安镇分别位列47名、52名、53名、69名、197名,整体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跳出“排名执念”

  事实上,从横向对比来看,与江阴、昆山等县域相比,顺德在经济总量、新兴产业布局、人文经济发展等方面已显露出差距。

  截至2024年底,江阴市GDP5126.13亿元,继2019年突破4000亿元后再上新台阶。该市加快构建“345”现代产业集群,境内外上市公司累计62家,居全国同类城市首位。

  2024年,昆山市GDP攀升至5380.17亿元,这份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是其在产业升级赛道上的持续发力,尤其是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整体规模双双迈上万亿级台阶。

  顺德的产业根基深植于家电、机械装备等传统制造业,2024GDP4293.83亿元。但横向对比可见,其经济规模与江阴、昆山存在近千亿元的差距。更关键的是,顺德的新兴产业仍显薄弱,机器人、生物医药等赛道虽有布局,却还处于培育期,尚未形成能拉动区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经济发展能持续领跑的地区,往往藏着一个深层逻辑:将积淀已久的人文底蕴,转化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以江阴所在的无锡市为例,历来注重人文资源与城市发展的正向互动,目前正通过聚焦江南文脉“一条主线”,打造“太湖明珠、江南盛地”文化名片,打响“五大文化品牌”,2022年已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650多亿元,打造了与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人文经济高地。

  与此同时,近年来成都、郑州、泉州等历史文化名城纷纷通过激活传统文化内生力量,强力撬动了现代化发展动能,逐渐成长为推动全国经济发展的新锐力量,2024GDP增速分别高达5.7%5.7%6.5%

  这种差距说明,顺德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面临不小的压力,“百强区冠军”的头衔若不能转化为对短板的正视与突破,反而可能成为掩盖问题的“遮羞布”。

  唯有跳出“排名执念”,才能以更清醒的视角审视自身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将过往的荣光转化为持续突破的动力。

  观察眼

  重拾改革锐气“二次创业”再出发

  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节点,佛山发出“再造一个新佛山”的总动员,全方位求新求变、求质求效。

  作为佛山经济的顶梁柱,顺德也提出,重燃“二次创业”激情、破除“二次创业”桎梏、展现“二次创业”担当,为“再造一个新佛山”作出顺德贡献、体现顺德担当。

  然而,“二次创业”的破局之难,集中体现在一系列“久攻不克”的发展瓶颈上:如改革、开放、创新的人文传统淡化,敢想敢闯、攻坚克难的人文精神减退,缺乏跨界融合思维、长期就制造业论制造业,缺乏产业定力、跟风追逐新兴产业风口,思维的固化僵化造成对发展路径的依赖,文化与城市不能实现互促共融,以文化人、以文兴业、以文资治的作用未能充分展现。

  如何破题突围开新局?顺德提出,深入探寻人文与经济共生共荣的发展密码,通过重铸人文精神、重整改革旗鼓、重树世界眼光、重振产业雄风、重塑城市肌理、重燃农村生机、重掀发展声浪,全力打造人文与经济交融互兴、融合发展、双重领先的顺德经济新形态。

  卸下“偶像包袱”的顺德,正以全新姿态轻装上阵,拥抱人文经济新征程。

上一条:政企“搭台唱戏”让空间红利转为发展动能

下一条:五年来佛山新增十八家A股上市公司

【返回】【顶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