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5-07-29 09:04 访问量:94 信息来源: 南方日报
年中过半,“十四五”规划将收官,站在“十五五”规划的起点前,顺德制造如何走向下一个辉煌?
当周边城市正借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快速崛起时,顺德总被追问——为何老与新兴产业风口“擦肩而过”?从20世纪90年代错失汽车产业,到2000年初未能抓住电子信息浪潮,如今即便机器人产业增速领跑,仍难掩“新兴产业发力不足”的争议。
但地区发展迈向更高台阶,真的只能靠新兴产业破局?答案未必。在笔者看来,顺德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必须“All in”的共生。
要厘清这一命题,首先得打破一个误区:发展新兴产业,并不意味着抛弃传统产业。
产业演进从来不是推倒重来的革命,而是基因重组的进化。传统产业也不是“旧”的代名词,而是新兴产业扎根的“土壤”。
顺德有企业的实践已印证这一点。申菱环境,是一家从空调设备起家的企业,凭借对“冷媒”技术的深耕,其研发的蒸发冷却设备和液冷产品已为全国多所数据中心、新能源电站提供核心温控支持;瑞德智能的智能控制器,驱动着传统家电的智能化转型,更成为泳池机器人、炒菜机器人的“神经中枢”,其底层电路设计能力,脱胎于20世纪90年代为家电配套。
因此,政府角色要从“赛道选择者”变为“生态培育者”。与其斥巨资引进光鲜的新兴产业项目,不如守护传统产业的“多样性基因”,通过思维的解放和创新,让传统产业在新兴赛道上“换道领跑”。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进行新旧产业的“All in”和共生?
这关键在于捋清产业竞争力的核心,不在于贴“新”或“旧”的标签,而在于占据不可替代的价值节点。
当下火热的低空经济,不少地区追逐风口,却因缺乏应用场景沦为空中楼阁;反观顺德机器人产业,正是依托家电、家具等庞大制造业集群,海量的焊接、搬运等场景需求,加速从技术集成迈向全链条落地。
数据显示,2024年顺德机器人产业增长率达32%,拥有全国首条“机器人生产机器人”的全自动生产线,多家企业成为网红机器人的本体制造商。
这充分说明,谁能把技术精度和制造能力转化为场景定义权,谁就能在产业链中握有话语权。
然而这种传统与新兴的绑定,既成就了顺德的产业根基,也暗藏着转型的挑战:顺德产业发展正处于“高水平均衡陷阱”中。这个由英国汉学家伊懋可提出的理论,是指当一个国家自认为处于黄金时代时,它将停止对进步的关注。
放在顺德,则是传统制造凭借的精密性、配套的完备性,在“硬件代工”领域形成了极强的竞争力,但这种优势反而固化了对现有模式的依赖,导致在核心技术研发、标准制定等更高维度的竞争中难有突破。
举个例子,时下最火的无人机、人形机器人,顺德拥有庞大的制造基础,但当低成本优势彻底退场,当新兴产业的“模块化集成”不再需要本地传统制造配套,这种基于传统基因的产业生态,如何在全球竞争中真正站稳脚跟?
要打破这种困局,终究要落到人文经济的根基上,让产业竞争力的核心转向对人的价值的理解,实现经济与人文、文化与经济的双向赋能。工业产品若不掌握用户的情绪价值,就难以真正打动市场,泡泡玛特将情感符号转化为商业动能的案例,早已印证这一点。
小熊电器的转型颇具启示,其小家电设计融入“不时不食”的顺德饮食文化,用“一人食”迷你锅具迎合年轻群体的情绪需求,实现从“功能满足”到“情绪陪伴”的跨越。而以家具起家的精一股份,则将“设计为人”的理念从产品延伸至空间重构,开放检测中心供上下游使用,建设高品质绿地空间免费向市民开放,既增强了员工归属感,又推动区域家具产品集体达到欧美标准。
“越是传统的,越是现代的,越是世界的!”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一个是根基,一个是未来,顺德的“All in”,从来不是简单的“两者兼顾”,而是以人文精神为锚点,完成从“做产品”到“做标准”、从“造硬件”到“创价值”的跃迁。唯有如此,才能打破“高水平均衡陷阱”,让产业拥有穿越周期的生命力,推动顺德真正成为世界级智能制造高地。
相关
从“起家”到“当家”
顺德制造掀起
转型升级热潮
“这是制造业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生动缩影。”分享奋斗故事,广东首场“制造业当家”主题宣讲活动主场选择顺德。7月23日,来自广东制造业各领域的一线工程师、首席专家、企业负责人等13位宣讲员结合企业成长的故事,讲述广东制造如何从无到有再到全,引发现场观众共鸣,也激起顺德企业“二次创业”的热情。
听完美的集团从乡镇企业转型世界500强的历程,以及太平手袋厂的故事,广东嘉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制造中心总监范进军深受启发和鼓舞,“这体现了广东人敢为人先的精神,务实诚信的作风。”
“聆听这些宣讲员的故事,我仿佛又回到了激情燃烧的岁月,去回顾了这些企业的成长历程。”小熊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奎表示,“通过吸取那个时代优秀前辈的经验,以及他们敢闯敢拼敢干的作风,激励我们企业思考如何二次创业再出发。”
科达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文案策划主任谢家声则对企业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案例印象深刻。“当下,顺德刮起了转型升级的风潮,科达也跟随时代步伐不断进行数字化升级。”谢家声说,“但无论如何转变,制造业依然是我们的根,我们也会坚守制造业当家的指引,为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