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顺德信息> 科教医疗 >顺德多措并举织密防蚊灭蚊“防控网”

顺德多措并举织密防蚊灭蚊“防控网”

加入时间:2025-07-25 10:48    访问量:27    信息来源: 珠江商报

       无人机低空监测、“大声公”助力、专业公司消杀……自蚊媒传染病疫情发生以来,顺德各部门、各镇街积极行动,主动作为,全力做好防控工作,其中涌现了很多接地气、有实效的点子,着力破解了不少一线防控的痛点难点问题。  
  亮点一:
  无人机巡航织密“防控网”
  蚊媒传染病疫情发生以来,顺德积极探索“人防+技防”的模式开展疫情防控。作为先进防疫技术提供方,顺德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通过“科技赋能+精准防控”模式,助力区、镇疫情防控工作专班精准防疫。
  面对传统防控手段效率低、风险区域识别滞后等痛点,顺德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邢樑带领技术团队,依托全区无人机指挥调度中心与高精度影像采集系统,构建“空地一体”智能监测网络。该网络创新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成功构建疫情风险动态热力图:一是病例精准落图、分级管控,建立疾控、政数数据互动机制,疾控部门每天提供最新病例数据,政数部门即时进行落图,形成每日更新的全区病例分布图,一图通览每个镇街、村居的病例数量,以及病例姓名、地址等关键信息;二是根据BI值对全区所有村居进行“红、橙、黄、绿、蓝”分级预警,做到疫情风险分级可视化,并且动态更新调整预警级别,体现疫情防控趋势变化,为疫情科学研判和防控精准指挥提供强力辅助。
  截至2025年7月21日,累计派出无人机飞行27架次,生成126张高分辨率图像,智能识别48处楼顶积水、卫生死角等隐患点,为后续精准消杀提供了科学依据。
  此外,陈村也招募一支15人的无人机志愿服务队,对镇内社区、村庄、街巷等区域,展开了全方位、无死角的空中巡查,聚焦天台等区域内可能存在积水、堆积杂物的角落进行拍摄。志愿者通过屏幕观察传回的实时画面,发现了多处易滋生蚊虫的隐患点,借助专业的数据传输与沟通平台,及时将相关信息精准反馈给疫情防控部门和社区工作人员,现场工作组根据反馈信息迅速上门,完成积水清除和杂物清理工作,实现“发现即处置”的高效联动。  
  亮点二:
  “专业公司+自治力量”双轨消杀
  为进一步确保防控工作取得实效,乐从社区建立“专业公司+自治力量”的双轨消杀机制,形成“排查-消杀-评估”的全流程质控体系,引入2家具有专业消杀资质公司,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组建85人的消杀队,配置超低容量喷雾机、滞留喷洒喷雾器、热烟雾发生器等专业设备,建立18个网格区域“一日两消”制度,对社区的公共区域、绿化带、下水道等容易滋生蚊虫的地方进行了细致消杀,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
  深入开展环境整治“七日攻坚”,发动民兵支援队、区公安支援队、市政支援队等力量参与,乐从社区广泛凝聚各方力量,扎实推进全方位蚊媒防控工作,累计清障面积约1万平方米,清理垃圾约119吨。  
  亮点三:
  “大喇叭”“小喇叭”全覆盖防疫宣传
  为在辖区营造“全民防蚊灭蚊,共筑健康家园”的浓厚社会氛围,将防疫宣传深入每家每户,伦教街道充分发挥村(社区)应急广播“大喇叭”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机动灵活的独特优势,打造防疫宣传阵地,每日播放预防蚊媒疾病科普知识,提醒村民要提高警惕,注意防护。
  “我年纪大,不会用智能手机,也少看电视。听到村里广播科普,才知道现在是蚊媒传染病高发期,要注意防蚊灭蚊。”仕版村主任者张爷爷常年独居在家,平日多通过广播获取时事讯息。他表示,村委会善用“大喇叭”开展防疫宣传,让年老长者能及时获得防疫知识,大大帮助了他们,很贴心。
  与此同时,10个村(社区)还安排了网格员,背上小喇叭,化身为“流动的防疫宣讲员”,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走街串巷播放蚊媒传染病防控知识,超百个小喇叭让防疫宣传真正做到不落一人、不留死角,让疫情防控“声”入人心。
  除了上线“大喇叭”“小喇叭”,伦教街道还连日开展多场入户行动,和市民面对面讲解蚊媒传染病的传播途径、症状及预防方法,提醒市民做好日常防蚊措施;在文化广场、十个村(社区)LED屏播放蚊媒传染病、防蚊灭蚊等科普宣传视频、海报以及标语等,每日播放宣传内容超180条次,累计播放超2700条次,让防疫宣传覆盖全城。 
  亮点四:
  向全区在建工地发出“动员令”
  顺德区住房城乡建设和水务局迅速响应,早部署、早行动,向全区在建工地发出“动员令”,构建“部门主导、工地参与、全民行动”三位一体的综合防控工作机制,组织在建项目开展积水清理、消杀防控行动,共筑健康防线。
  针对建筑工地积水容器多、人员密集、流动性大的特点,大力号召发动全区在建项目工地,重点针对工地现场、临时板房周边活动区域、项目部区域等关键场所,每天开展灭蚊消杀至少两次并做好台账登记,针对坑洼积水、卫生死角等蚊虫孳生地进行彻底清理。同时,加强临时板房内部消杀,为工人提供安全健康的生活和工作空间。全区348个建筑工地累计发现并清除卫生死角1026处、清除建筑垃圾28吨、生活垃圾4.9吨、疏通排水沟渠约300米。
  督促各建筑工地主动做好员工健康动态监测,工地按照“一人一册”对员工建立健康档案,每日早晚各一次记录体温;做好工人防蚊灭蚊知识普及,引导工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前做好应急预案和演练,提高应对疫情的应急反应能力,熟悉应急处置具体过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

上一条:顺德家校携手防蚊灭蚊

下一条:截至7月23日,顺德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3317例

【返回】【顶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