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AI赋能美育
加入时间:2025-06-30 09:48 访问量:48 信息来源: 珠江商报
6月24日,佛山市“人工智能+”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共同体揭牌仪式在龙江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举行。顺德区教育发展中心音乐教研员、广东省康华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康华老师接过牌匾,标志着该共同体正式启动。
据了解,佛山市“人工智能+”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共同体将重点聚焦“AI+美育”双融合,致力于提升教师的AI应用与教学创新能力,优化教学资源,构建新时代中小学美育教学新模式,为美育领域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智慧。
据悉,为全面推进佛山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创新的双向融合发展,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教学全过程的应用模式与场景,佛山市启动了“人工智能+”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共同体和创新共同体的创建工作。其中,康华老师成功入选,担任市级理论研究共同体导师。
“我们搭建这个平台,旨在共享、共建、共同提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学生。”康华老师介绍,早在几年前,她已带领工作室成员探索AI在教学教研中的应用,例如利用AI技术让音乐课本上的音乐家形象“复活”,通过AI视频让学生沉浸式感受遥远的白桦林、麋鹿、小海狸等,走进生动的音乐世界。“我们边学边探索,注重分享,带动更多教师共同提升。”
康华表示,接下来共同体将通过理论学习、课例和课题研究、主题教研、经验分享等活动,着力解决中小学美育教学实践中的共性问题,提升AI赋能美育研究的实践价值,加速将智能技术成果转化为美育课堂教学新模式。
顺德区教育发展中心党总支副书记林俊才对共同体的发展寄予厚望:“期待共同体成为开放共享的交流平台。”他希望共同体聚焦人工智能与中小学美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开展系统性、前瞻性研究,探索其在课程开发、教学模式创新、评价体系改革等方面的应用,形成可推广的“顺德方案”。
佛山市“人工智能+”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共同体的创建,是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教研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有力抓手。佛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专技科科长潘春芳在活动致辞中表示,人社部门将在人才培育和评价两大关键环节,全力支持共同体发展。
潘春芳介绍,人社部门将重点探索评价机制改革,将教师在共同体中的学习成果、AI教学实践成效和创新应用科学纳入人才评价体系。“我们正积极探索将教师在教学中的AI应用和实践能力作为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让真学实用、出实效的教师在职业发展上获得应有的认可”。
活动当天,来自顺德各区属学校、街道学校的骨干教师,广东省康华、谭京、陈惠璇、谢国刚、陈枫堰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及成员,以及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项目高中音乐教研项目(顺德)成员等齐聚一堂,同步开展了2025年广东省康华名教师工作室系列研修活动。佛山市教育信息网络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岑健林教授带来了《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教研》专题讲座,干货满满。下午,由顺德多所学校骨干教师主讲的专题培训相继开展,为现场嘉宾和骨干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