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源> 精品书评 >《无所畏》

《无所畏》

加入时间:2018-11-30 17:29    访问量:3978    信息来源:


责任者:冯唐著

索书号:I267/7229


喜欢冯唐也好,不喜欢也罢。

不可否认,从各种意义上,冯唐都是个出色的中年男人。

尽管有些人认为他太自恋,不过人家也确实有自恋的资本。

他的书总是肆意挥洒自恋,却依然能受很多女性读者的喜爱,仅这一点,就足够不少男性作者羡慕的了。

当一个作家形成了自己独特而鲜明的文风,让人看上一眼就能立刻明白是他的作品,那么不管外界认同不认同,对于写作者本人来说,都已经是一种成功。

正如村上春树在《我的职业是小说家》中强调过许多次的重点:好的作家,必然是精神上的自由人。能够有勇气和自信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如果一个写作者总是在意别人会怎么看我,处处不敢放纵自己,那他的文字一定不会好看,暗暗洋溢出了裹脚布般的腐朽气息。

事实上,在读了不少冯唐的文字之后,一开始的不适感逐渐衍变成一种别样的酸爽。

比如他备受争议的《飞鸟集》翻译,我却觉得不少地方令人眼前一亮。

“有了绿草,大地变得挺骚。”类似这样的句子很多,带着一点狡黠的戏谑,却又灵气得很。

当然很多人接受不了,觉得把泰戈尔优美的诗歌翻译得这么骚,这么肿胀,实在不堪入目。

其实批评很正常,可是口诛笔伐之外,用权力手段让书下架,实在让人觉得很不舒服。

我想,很多读书人是不是道德感太强,包容性太差?文字本是指月的手指,更加重要的是你顺着手指的方向,是否能够感受月光,发现明月;而不是盯着人家的手指,指责人家手指甲太长,手指不够端庄等等……

冯唐这样的作者存在,对于年轻男人们非常有参考意义。

日本南北朝时代的古典随笔《徒然草》中,僧人吉田兼好说道:事事能干却不解风情的男子,好比没有杯底的玉杯。

中国不缺靠谱的,能干的,优秀的男人,也不缺有情趣会浪漫的坏男人,但是缺的有文化、有意思,有本事的“坏男人”。

事实上,正是冯唐这种风格,令我有了对中年男人的形象有了新的思考。

在本书中得知,原来冯唐与王小波是同一天生日,这可真是意外的巧合,因为一直以来我都会不由自己地感到两人有某种相通和相似之处,不仅仅是文风,更是为人处世的心态与姿态。

闲扯半天,先回到正题,理想的中年男人该是怎么样的?

当然,冯唐也算得上是很多年轻人理想中的中年男人了。雅俗共赏,神魔共存。

不过我知道,以我的生性,我成为不了冯唐,也并不想成为冯唐。只是本书中冯唐的许多真切建议,倒确实心有戚戚。

我是男人,正常情况下也必然会成为中年男人。故而也会有意无意地去想象,当我四十多岁后,我希望我自己是什么样子。

大概是查理·芒克说过这么一句话:一个人不可能成为他没有见过的人。

如果一个年轻人的身边尽是一帮油腻粗俗的中年人,那么这位年轻人的未来也多半会沦为同类型的中年人,甚至学习功能好的,还会提前变成油腻的青年人。打牌劝酒ktv,说起姑娘色眯眯。

与其说什么少年娘则国娘,我更担心的是中年油腻则青年油腻,青年油腻完少年油腻。

我想对于广大的女同志来说,一个油腻的少年远比一个“娘”的少年要反感恶心得多。

我前面说过,一个人不可能成为他没有见过的人。

非常欣赏一部叫做《一瓣河川》的武侠小说,好就好在设定上。男主角在12岁的时候偶遇了一位仙人般飘洒俊逸的大侠,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与一般武侠套路不同,仙人大侠并没有收主角为徒,而是神龙摆尾消失不见。然而少年见过绝顶的景色,就注定不会庸俗。他眼前一直会有个清晰而深切的形象作为目标,自然会走得比寻常人更坚定,更长远。

回到主题,我认为一个理想的中年男人,首先是在能够承担社会给予的责任和义务之下,内心不以中年男人这个身份为束缚的自由灵魂。

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有能力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大不了承担相应的损失。

真正有趣的男子,他是有一个自己的小宇宙的,在他的宇宙里,无须过多的关注与认同,一切都是对的。他可以是专注于煲汤做菜的料理达人,可以是内心藏着江湖儿女的武侠迷,可以是徐霞客版的背包客,也可以是下班归来冲个凉后,放上舒缓的音乐,喝上半杯红酒,默默听会儿评书,相声。

总而言之,这样的男人不会动不动就感到空虚与无聊,不会因为跟自己相处感到无趣而不断从外界寻求刺激。

他们真正达到了四十不惑,对自我有种坚定的认同感,不会人云亦云受到世俗标准的左右,红头赤脸地去追求让别人觉得自己牛逼。

以前我没有见过,然而今年,我确实见识到了这样的真实男人,这让我有了明确的方向,备受鼓舞。

其实中国的儒释道有非常高级审美的情趣在,只是很多时候民间吸收的都是糟粕,以讹传讹。

儒以规行,释以贵性,道以归心。

儒释道若学得好,则处世恰当,自性通透,道心洒脱。必然会是一个神仙般的妙人。

结合冯唐的这本书,我吸收消化了一些对我而言有所裨益的理想目标,分享与众人。

1. 男人要有文化。

不仅仅意味着要看书,网课,与人交谈,旅行都可以增长见识,吸收不同的文化。人到中年,最忌妄自尊大,固步自封。理想的男人总能保持虚谷去包容新的知识、现象与发展,抽丝剥茧独立思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且男人有了文化,更容易耐得住寂寞,能够享受一个人的状态。腹有诗书气自华,人丑更要多读书。

2. 重视自己的身体与精气神。

失去了自律,就容易让身体一塌糊涂。不管是健身也好,养身也好,身体是一切事情的基础。未必非要让自己练出一身好身材去吸引异性,但切勿对身材管理一塌糊涂却美其名曰“心宽体胖”。三十岁以前的样貌是父母决定的,三十岁以后的精气神可是自己的生活习惯塑造的。

很多时候,一个人的外在形象,就是其自我审视的投射。

3. 尊重他人,同时也是庄严自己。

男人到了一定年纪,一说话就讨人厌,动不动教育年轻人这个不对那个不行,似乎自己是道德标杆。

对于社会各个阶层,各种年纪,各种文化背景的人,都能做到不卑不亢,没有什么分别心,只是单纯地去了解,感受,而不轻易批判,下结论,这种尊重的心态,其实庄严的是自己。反之,让人嫌恶。

4. 往事不可追,来者犹可待

最怕的就是饭局中有中年人追忆曾经的光荣岁月,说自己以前多么多么牛逼,差点就可以更牛逼,或者认识什么很牛逼的大人物。其实听的人不但不觉得牛逼,反而觉得很傻逼。

如果过去有遗憾,引以为鉴,将来能争取就努力,不能就接受,一位的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只能显得当下庸庸碌碌愁。

不要着急,不要绝望,不要沉浸在悲观的回忆里。

5. 道德感低一些,规则感强一些

这是我认为特别重要的一条!人到了一定年纪,自以为见多识广,阅历深厚,就很容易成为道德卫士,总喜欢从自身成长的道德高要求去审视这个世界。打个比方,老年人上公交车要求年轻人给他们让位置,这就是用道德感去要求别人,而缺乏规则感。

自责、抱怨、愧疚、抑郁、内耗等很多心理学上糟糕的情绪心境,都是来源于高道德感,低规则感。

一个道德感低,而规则感强的,就会遵纪守法,遵守承诺,契约精神,与人共赢,而不会动不动指责这个人不专一,那个人太小气,计较一些与己无关的八婆八卦。

不给自己和他人太多的道德束缚,尊重规则,尊重客观规律,而不是沉浸在对人性的道德审判。

6 . 君子不器,感受鲜活

另一种中年人就是活着活着活成了机器,每天日复一日处理雷同的工作内容,家庭事务,人际关系,承担着各种社会身份和责任,不敢有自己鲜活的人生与追求,这其实很悲哀,有时候也很无可奈何。但哪怕只有不多的悠闲时间,也不能阻止我们是鲜活的人,而不是机器,偶尔更要去感受生存层面之上的东西,看看云层之上的风景,哪怕是想象。

去创作,哪怕只是写一篇小随笔,画一幅莫名其妙的画,做一道没有做过的菜。去感受鲜活。

7. 认识到无常是常

再怎么幸运的人,到了中年也必然经历过一定的悲欢离合,生离死别了,得意失落,巅峰低谷了吧。

再迟钝的人,也会隐隐意识到生命本身充满了无数的偶然,是个概率统计的贝叶斯函数。

如果还跟小孩子一样以为世界和生活应该按照他们想要的样子来运转,那恐怕不是个傻子就是个反社会人格了。

无常是常,有为是无为。

上一条:《大树》

下一条:《焚曲》

【返回】【顶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