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德胜读书会> 每期回顾 >穷尽一生 · 追逐风筝

穷尽一生 · 追逐风筝

加入时间:2017-12-25 16:20    访问量:4818    信息来源: 解读

德胜读书会 第五十一期
《追风筝的人》
时间:2017年12月20日 19:30
地点:顺德图书馆文筑文创书店
主讲:冷月
主持:吴秋萍


吴秋萍:欢迎大家来到德胜读书会的现场。大家好,我是吴秋萍。今晚的读书会是今年收官之作,非常感谢珠江商报、顺德图书馆、文筑书店、祥和税务师事务所对读书会的大力支持,感谢我们解读的嘉宾、主持人、台前幕后的工作人员,当然还有我们的书友。

2017年,我们分享了很多好书。2018年,我们继续做好德胜读书会,书目的类型涵盖传统经典、世界名著、时政财经、畅销读本、本土文化和书友一致好评的推荐书籍等。2017年,读书会走进镇街、走进企业。2018年,我们继续探索,希望德胜读书会可以服务到更多地书友,让更多的人一起享受读书带了的快乐。

今晚很荣幸请到中华文化朗读专业的理事、佛山市语言研究艺术委员会理事——冷月老师为我们解读《追风筝的人》。

 

冷月:今晚分享的书既疼痛又非常温暖,是我近几年看过最震撼的一本书。“为你,千千万万遍”当这句坚定的话在耳边响起的时候,再坚硬的心也会瞬间变得柔软。当所有的伤害和背叛都被无条件的爱原谅;当真诚唤醒真诚,善良感动善良。负罪的灵魂该如何寻求一条自我救赎的路。这不仅是阿米尔和哈桑的故事,也是现实生活中我们的故事。

今晚主题是:穷尽一生,追逐风筝。从主人公阿米尔人生三重抗争这个角度探究两个问题:一个是主人公阿米尔的成长与心灵救赎的过程;另一个是想从人生的三重抗争看出这本书的题目《追风筝的人》到底有什么深刻的内涵。


作者胡赛尼是侨居美国的阿富汗人,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系。他曾经立下志向要拂去蒙在阿富汗普通民族面上的灰尘,将背后灵魂的悸动展示给诗人。用自己多情的笔触透过阿富汗战争的阴霾把阿富汗的细腻的痛苦温情展现给众人。因为作品的巨大影响力他获得联合国颁予的人道主义奖并受邀担任的联合国难民署的亲善大使。而且还拿出自己大部分财产以个人名义建立个人慈善基金专门救济阿富汗难民。《追风筝的人》是他的处女座,十多年迅速风靡了全世界。第二本书《灿烂千阳》描写阿富汗女性的故事。第三本书是《群山回唱》。

 

现在梳理下这本书大概内容。这本书用第一人称的角度,故事的跨度从20世纪50年代到21世纪。描述了出生在阿富汗上流社会的少爷阿米尔,与他家仆人的儿子——哈桑,从小一起长大的故事。阿米尔12岁那年一次风筝大赛上,发生了命运的改变。从此,阿米尔无法面对哈桑,设计了一个计谋让父亲把哈桑赶走了。因为战争阿米尔和他的父亲被迫移民到美国,开始了在美国艰难谋生的生涯。在美国的生活平静,但阿米尔内心没有轻松快乐过。阿米尔父亲的朋友在临死之前给阿米尔打了个电话并留下一封信,这封信给阿米尔指出了一条心灵救赎的光明大道,而且还告诉了他一个惊天秘密。哈桑原来是他同父异母的亲弟弟,这给阿米尔带来心灵的冲击,经过一番犹豫他回到了战火纷飞的阿富汗,冒着生命危险把哈桑的儿子带回了美国抚养。但因为小孩子亲眼目睹了太多悲惨故事丧失了对人的信任,为了把小孩子回到正常人的生活,阿米尔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是结局阿米尔和大家一样充满了等待与希望。

 

我们从转折事件开始解读——风筝大赛,阿富汗的传统节目。每次在读这些文字的时候情难自已,“为你,千千万万次。”这句话贯穿了整部小说,也是最温暖的一句话。在哈桑被欺负的时候阿米尔的内心描述的文字是非常冲击的。这段文字我是这么写的:我停止了观看,转身离开那条小巷。

我仍有最后的机会可以作决定,一个决定我将成为何等人物的最后机会。可以冲进小巷,为哈桑挺身而出――就像他过去无数次为我挺身而出那样――接受一切可能发生在我身上的后果,或者我可以跑开。这段文字描写哈桑被强暴,阿米尔看到一切但却没有挺身而出,这个场面很多读者不能理解无法原谅阿米尔。我们通过阿米尔认识的几重抗争去了解为什么他会这样,也去了解他是如何去赎罪的。

 

阿米尔的第一重抗争是对父爱的抗争。在我们眼中阿米尔是很幸福的孩子,出生上流社会,爸爸很爱他,但是事实并非如此,阿米尔出生的时候母亲难产就离开人间,阿米尔幼小的心灵里面是觉得自己克死了母亲。爸爸深爱美丽高贵的母亲,所以从小阿米尔有负罪感。阿米尔拼命读母亲留下的书去讨好父亲,阿米尔没有母爱而且他有负罪感。我们不得不承认父亲很爱他,可是父亲对他的爱里也有冷漠甚至是厌烦,父亲很勇敢是个大男人,喜欢足球比赛等勇猛的活动,但阿米尔很懦弱。有一次父亲带阿米尔去看一场竞技,武士在马上摔下来被马踩死,场面很壮烈。阿米尔忍不住嚎啕大哭,爸爸很生气不理解一个男孩子为什么要哭。书中是这样描述的:我一路上哭着回家。我记得爸爸的手死死抓住方向盘,一会儿抓紧,一会儿放松。更重要的是,爸爸开车时沉默不语,厌恶溢于言表,我永远都不会忘记。”还有一段爸爸和朋友的对话,他深深知道爸爸不喜欢他,所以就尽管父亲看起来很爱他,但他很没有安全感害怕失去父亲的爱,更何况还有哈桑在。父亲会无意间流露出对哈桑的喜爱,让阿米尔充满了嫉妒,要夺回完整的爱。这是阿米尔的第一层抗争,要夺回全部的父爱。所以为什么哈桑在遭遇强暴的时候阿米尔没有出面解救,这也是最大的原因。追逐风筝其实是为了努力追求被父亲认同、欣赏与被父亲爱。其实阿米尔做这些都是为了夺回父爱,这场风筝大赛也是父亲第一次展现出对阿米尔的欣赏。这次风筝大赛阿米尔为了父亲而战,我们可以说追逐风筝其实也是为了追逐父爱。这是对父爱的一种抗争。
 


阿米尔第二重的抗争是对生存的抗争。逃往美国的途中以及逃到美国后是阿米尔和父亲关系最好的修复时期。在这段时间里阿米尔得到父亲所有的爱,在共患难中得到了完美的修复。对生存的抗争,从他和父亲的移民美国开始说起,因民族宗派的斗争导致阿富汗处在一个水深火热之中。阿米尔和父亲被迫寻求新的生活,先到了巴基斯坦的难民营一段时间。在逃难的过程中,阿米尔还是个弱小的小男孩。后来到了美国后,阿米尔在跳蚤市场和父亲一起摆摊求生,苦难中变得勇敢。阿米尔坚持读完了大学选择了英文创作专业,尽管父亲不同意,这一次他没有去迁就父亲而走向了成熟、勇敢。

在最快乐的时候,他第一次和爸爸表达真情,爸爸说如果哈桑在身边就好了。在那一瞬间,阿米尔觉得脖子被掐住了,觉得哈桑是挥之不去的,包括在阿米尔结婚的时候会想到哈桑。成长不光是勇敢的面对生活,还有性格成长以及内心的宽容。阿米尔的妻子在订婚前一晚上告诉阿米尔,她曾经与别的男人私奔过。阿富汗对女性的贞洁视为生命,阿米尔选择接受她,因为阿米尔觉得当年对哈桑犯下这么重的罪孽,他没资格去追究别人。后来,他们结婚过上幸福甜蜜的生活,从这件事里我们可以看到他在成长,也为后面回到阿富汗做了铺垫。

纽约时报这样描写阿富汗动荡的生活:作者笔下的阿富汗温馨闲适,却因为不同种族之间的摩擦而现紧张。书中充满令人回萦难忘的景象:一个为了喂饱孩子的男人在市场上出售他的义腿;足球赛中场休息时间,一对通奸的情侣在体育场上活活被石头砸死;一个涂脂抹粉的男孩被迫出卖身体,跳着以前街头手风琴艺人的猴子表演的舞步。所以我们可以说阿米尔的第二重抗争,就是对生存的抗争,追逐风筝的人其实在追逐幸福美满的那些人。
 


阿米尔第三重的抗争,是对人性的抗争。有个电影叫《沉默的羔羊》,这个电影里头很多人物在成年的时候显现出各种与众不同的行为,其实都是童年受过心灵上的伤害就像哈桑的事情,是阿米尔挥之不去的梦靥。对人性的抗争是整个书中最激烈的抗争,愧疚感和罪恶感伴随了阿米尔的一生。阿米尔一直在善恶边缘苦苦挣扎,有一段话我特别赞同,是阿米尔的父亲写给阿米尔一封信里头提到的:那些年来,你一直在怀疑我是否知道。我确实知道。事情发生以后,哈桑就告诉我了,你做错了,亲爱的阿米尔,但别忘记,事情发生的时候,你还只是个孩子,一个骚动不安的小男孩。当时你对自己太过苛刻,现在你依然如此——在白沙瓦时,我从你的眼神看出来。但我希望你会意识到:没有良心、没有美德的人不会痛苦,我希望这次你到阿富汗去,能结束你的苦楚。这段话告诉我们,真正有负罪感的人其实都是骨子里头有善良的人,在绝大部分人身上,善恶是并存的。

哈桑的母亲非常漂亮,但是品行不好,于是经常有人以此侮辱哈桑,这个时候阿米尔会紧紧抱住哈桑去安慰他。但阿米尔会嫉妒哈桑,所以阿米尔是纠结的,他经常会作弄哈桑,但是他作弄哈桑时心是痛的,他始终在爱与嫉妒之中摇摆。因为哈桑被强暴他没有出面帮他,导致阿米尔夜夜做噩梦,于是心里的压力转变成更错误的做法,把哈桑赶走,让他有更深的负罪感。他和父亲来到美国,他非常怀念哈桑但他不愿意面对,这种内心的怀念和逃避在心中让他无法安宁,最后当他想去赎罪的时候,已经错失了机会。因为要维护他哈桑被机枪打死了,所以他没有机会亲自向哈桑赎罪,尤其在他知道哈桑是弟弟的时候非常痛苦。他把哈桑的孩子带回美国,并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一只追逐的风筝上。

 

在阿米尔人生三重抗争中,他从懦弱、自私的小孩子变成勇敢、宽容的人。后来回到阿富汗,几乎是每分每秒都充满了危险,但也要把哈桑的孩子带回美国。他从愧疚到努力去赎罪,所以这本书是一本成长治愈的小说。第三重抗争对于人性的抗争,也是自己的恕罪。追逐风筝也是对善良、美好人性的一种追求。其实三重抗争都在追逐人生的风筝。《追风筝的人》其实不止是简单的风筝大赛,而是包含了很多追求爱、美好的人,那些充满了愧疚但懂得去赎罪的人。这不仅是阿米尔和哈桑的故事也是我们的故事,我们在座各位都是那个追逐风筝的人。最后,我想把这句话送给大家一起共勉:穷尽一生,追逐风筝。
 
吴秋萍:感谢冷月老师在一些篇章的精彩的演绎,让我们对故事的立体感更强烈。故事情节很感动,呈现了阿富汗背景的故事。我觉得这本书的感情的是很真挚、细腻的。看完本书,最大的感受觉得自己很幸福,在阿富汗40年不稳定的时间正好是我们中国改革开放的40年,高速发展的时候。看着别国的故事,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特别幸福自豪。
 


陈先生:从阿米尔的成长,确实是种下了罪恶的种子。通过这个故事,也是我去思考怎么样让自己孩子没有这样成长的阴影。
 
阿德:之前我在国外读书,也去过阿富汗的难民集中营。其实中国人很少关注国际人道主义的活动。我看这本书会多了一层思考,希望大家也可以教会自己的小孩要去先帮助别人。


 
阿茵:豆瓣上的一个书评题目叫爱的炮灰——一个甘愿付出,一个接纳付出。当这个付出的人宁愿付出一切,就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接纳的那个人会愧疚。要回报同等东西才不会愧疚,所以阿米尔要救回哈桑的儿子保护他才不会愧疚。如何处理付出和索取之中要有很好的平衡。其实爱很沉重的时候也会让人感到困扰。

冷月:我也很赞同:付出比得到更快乐。仔细想想真的是这样的。
 

 

德胜读书会 第五十二期
《廣府旧历新年习俗》
时间:2018年1月10日 19:30
地点:顺德图书馆文筑文创书店
主讲:李健明

上一条:快思慢想

下一条:清明习俗

【返回】【顶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