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顺德信息> 其他资讯 >顺德:让人“日久生情”的城市

顺德:让人“日久生情”的城市

加入时间:2024-04-23 14:43    访问量:167    信息来源: 珠江商报

      自媒体时代,某座城市、某个人、某件事,突然就“爆”了,这现象走到今天,显得越来越无规律可循。譬如最近,那个因为一句“长城—炮”就火了的女孩,让人觉得简直有点“无厘头”。注意,此处的“无厘头”,指的是围观群众,因为所有的“爆红”都是围观群众共同抱薪点燃的。
  我们不妨把目光聚焦到城市上来。如果说之前重庆的爆点是因为有“穿楼轻轨”的奇观,“淄博烧烤”一“烤”成名的背后有淄博善待大学生的温情故事托底,那么“尔滨”的因为一句“南方小土豆”、一句“我不是小孩”而引爆传播,就显得有点令人意外了。至于“天水麻辣烫”的一夜走红则明显有点“莫名其妙”。当然,“天水麻辣烫”退热似乎也很快。
  如何在自媒体时代吸引流量、抓住流量、变现流量,这恐怕是每个城市明里暗里的“焦虑”,否则,就不会有之前各地文旅局长为了宣传家乡而纷纷上场,更不会有各地主官为当地特产出镜“带货”的一大波浪潮了。而像淄博、哈尔滨、天水这种现象级的“走红”,自然就让各地羡慕不已。
  之所以聊起这个话题,是因为4月18日,顺德举办了一场“城市形象传播话语体系转换工作培训”。
  如前所述,从“天水麻辣烫”的“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包括“尔滨”火了之后,不少地方“蹭流量”没成功,我们明显可以感知,“网红城市”这个概念疲态渐显、已经有进入“后时代”的迹象,想要复制“重庆”“淄博”“尔滨”之类的现象越来越难。
  眼看“五一”小长假将至,如何把好的自己传播出去,各个城市都在暗中较劲。那么,借着“城市形象传播话语体系转换”这个培训话题,我们不妨来探讨一下“网红城市”的“后时代”,顺德当如何自处。
  无论是官方的统计数据,还是市民的直观感受,都足以证明,自“舌尖上的中国”和“寻味顺德”之后,来顺德旅游的人数直线攀升。近年来,每逢节假日,以大良为代表的中心城区,酒店、民宿经常是一房难求,大大小小的餐饮店无不食客盈门。但凡沾上“网红”两个字的各种门店,门口动辄大排长队。
  美食是顺德最大也是其最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只要稍做调查,就可以得出一个很准确的结论:到顺德旅游,游客大多冲着美食来的。当我们理清了这个最为紧要的核心问题,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顺德其实不需要“爆红”。
  复盘那些网红城市,我们会发现,利弊相随。一夜“爆红”,考验的是一座城市的综合管理水平,这里面既有硬件建设的配套是否跟得上的问题,更有整座城市市民的文明水平是否与之匹配的问题。
  想一想,一座原本按照自身节奏不紧不慢生活的城市,突然间像潮水一样涌进大量外来游客,那么,这座城市的交通、住宿、用餐、公厕、网络等突然间要接受可能倍增的承载量,那是何等的考验!像酒店、餐饮这种行业,从业者又如何保证产品品质不下降、服务不打折扣,政府如何应对可能产生的消费纠纷等等,更是巨大的考验!普通上班族市民的生活、出行节奏可能完全被打乱,他们的态度如何,同样是不可小觑的问题!
  自媒体时代,因某个小事件而毁掉一地或一产业的案例屡见不鲜,远者如“天价大虾”,近者如“提灯定损”,颇有点“成也网红、败也网红”的意思,跟“突然就爆了”一样不讲逻辑,因为这种偶发事件很难控制。
  基于此,顺德其实不必要追求一夜爆火。顺德更适合踩着自己的节奏,把城市建设搞得越来越漂亮,把城市接待能力搞得越来越完善,把城市的服务工作搞得越来越让人服气,让顺德既是网红,更保证顺德的长红,长红才是顺德最大的城市价值。
  话题回到“城市形象传播话语体系转换”。从“重庆”“淄博”“哈尔滨”现象来看,网红城市传播的共同诀窍是:把传播的主角让位给游客,让位给消费者,让位给每一位网络狂欢的参与者。
  我们再来总结那些在历史上保持了经久吸引力的城市的共同点,核心要素其实就是一个字:人。那句经典的表述是:一座城市,最美的风景是人。人文风流、故事感人——说的是人;商家童叟无欺、尽心服务——说的是人;市民彬彬有礼、乐于助人——说的是人;政府有求必应、有难必解——说的是人。
  过去,我们常说,顺德不是那种让人惊艳的“一见钟情”类型的城市,顺德是典型的让人“日久生情”型城市。其实,顺德就是你遇到的慢热型情人。慢热型情人一般都是“宝藏男孩”或“宝藏女孩”,他们会不断给生活以“开盲盒”的惊喜,让人永不厌倦,乐此不疲。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后网红城市时代,做人实实在在、做事扎扎实实的慢热型顺德,将获得经久不衰的“长红”奖牌。

上一条:延伸工程监理服务链条

下一条:推进流动党员“暖流”行动走深走实

【返回】【顶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