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源> 精品书评 >《巨人的工具》

《巨人的工具》

加入时间:2019-05-05 16:55    访问量:3456    信息来源:

责任者:()蒂姆·费里斯著

索书号:C913.2/829

 

如果你是一位某个领域的成功人士,有一天你的母校请你去给师弟师妹们做个报告,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你会说些什么呢?

 

你大概会说得特别客气,既要表现出谦虚谨慎的品质,又要让人信服你确实很厉害。当然你要说一大堆感谢这个感谢那个的话,你知道好的报告得有意思才行,可是你不敢得罪任何人。所以也许你可以讲几个轻松的轶事,以自我调侃开始,巧妙地过渡到自我吹捧,最后以带给全体同学的希望结束。听你讲完,所有人都会感觉良好。

 

那种不是我们想听的报告。

 

蒂姆·费里斯的《巨人的工具》是一本美国的高手们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的书。费里斯是个从来不怕自己说话声音太大的作者。他的成名作是一本叫《每周工作4小时》的书 —— 这是一个有点欠揍的书名。别人吭哧吭哧每周工作至少40乃至60小时都无法成功,你每周工作4小时就实现了财务自由?我翻阅过那本书,不适合我这样的老实人。他接下来出的《4小时锻炼身体》《4小时大厨》我就再没读过了。

 

但是费里斯有自己的道行。他知道读者需要什么,而且他并不糊弄读者。这本《巨人的工具》是来自费里斯的一个Podcast节目。他访谈了一百多位活跃在美国科技、商业和写作一线的名人,让这些高手说说各自的工作方式和心法。

 

这是一本讲述成功的门道的书,有点“励志”。

 

在咱们中国,体面的文化人绝对不可能说喜欢读“励志类”的书,那种书格调不行。这并不是说文化人不想成为高手。我猜其中最关键的原因,在于励志书经常是不实在的。

 

有些励志书就好像鸡血一样,强调精神力量,说只要愿意努力奋斗,人人都能成功 —— 比如说,以下这些书都真实存在 —— 《人人都能上名校》《人人都能掌握英语》《人人都能活到100岁》……,还有更直白的《人人都能成为富翁》。

 

还有些励志书则走鸡汤的路线,说你要想成功,最关键的是得有一个好的心态:《有一种快乐叫舍得》《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人生就是放下》《与自己和解》……乃至《遇见未知的自己》。

 

这些书并不是真的告诉你怎么成功,它们的主要作用是帮你编织一个成功的梦:你读了这种书之后,或者感觉自己已经成功了,或者觉得成不成功都无所谓了。

 

这不是读书,这是吸食精神鸦片。那么话说回来,如果我就是一个勤奋、有点聪明、又十分朴实的青年,我希望把我的工作做好,我想了解一下有没有什么门道,我想听听前辈高人的经验,这难道还是妄念吗?

 

这个要求完全合法,而且有很多实实在在的书,的确会对你有所帮助。不过你最好读美国人写的书。

 

中美两国都有很多实在人,但是据我观察,就学术界、企业界和文化人来说,美国人比中国人更实在一些。美国人写的关于怎么成功的书通常有两个特点,使你不至于产生鸡血和鸡汤的不适感 ——

 

第一,它讲科学。书中会使用心理学家的最新研究和经济学家的统计数字来给你讲道理。这样它总结出来的经验就会有一定的普遍意义,不像名人传记,发生在马云身上的事儿未必适合发生在你身上。

 

第二,它比较冷静。好的非虚构类作者应该对世界冷眼旁观。不能因为一个人成功了就看他做啥都是对的,另一个人失败了就啥都不对。特别是,你得承认成功都有一定的运气成分。

 

说白了,你最好像一个细菌学家看待细菌一样去看待那些成功人士。

 

《巨人的工具》这本书是个访谈合集,虽然没有什么贯穿全书的统一理论,但是其中有一股美式的实在精神,可以说是一部田野调查报告。

 

把这本书中美国牛人的经验跟咱们中国的这老那老这总那总做个对比,你会发现其中有巨大的差异。

 

中国人功成名就之后,往往会走向形而上的精神层面。你问他企业应该怎么搞,他会跟你说些哲学的事儿。你问他个人如何理财,他会给你讲自己年轻的时候有多穷。你问他怎么训练中国的科学家,他会告诉你科学家需要艺术思维。他们就好像已经成仙了一样,不愿意跟你谈具体的问题。

 

而这本书中的美国人,则不论是风险投资家也好、美军退役将领也好、成名作家也好,一个个却都是撸胳膊挽袖子,一边费力地干着活一边告诉你他这个活是怎么干的。

 

他们一直活在实实在在的工作之中。这可能是因为美国是个纯粹的资本主义国家,人们不得不坚持努力工作,也可能是因为美国人民就是这种喜新厌旧的文化,也可能是美国人就喜欢工作。中国的老艺术家可以凭一首歌年年上春晚,美国人民忍受不了那样的名人。金庸写了十五本小说就不再写了,而斯蒂芬·金则只能一本接一本不停地写。

 

我们从这本书里不难发现一些美国牛人的共性。首先他们并不把工作当成赚钱或者别的什么目的的手段,他们把工作本身当做目的。他们千方百计想把自己的事儿做好、做漂亮、做出高水平,而这并不仅仅是为了实现“财务自由”。把一件了不起的事做成,就是最好的回报。

 

这些人追求的做好,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好,而是出类拔萃、达到行业顶尖的好。书中这些方法都很实在,但是也都是比较高端的。这里面没有什么“你要少参加饭局”、“你要多陪陪家人”之类的给普通居家男人的忠告,这些人是做大事的人。

 

同样道理,这本书里也没有什么“我学历低怎么办”、“小镇青年是否应该逃离北上广”之类中国年轻人喜闻乐见的问题。那些问题层次太低。如果你没接触到一线的工作,你连好问题都问不出来。

 

中国的某些成功人士喜欢声称自己是“儒商”,或者信佛修道,美国人没有这些流派传承。书中几乎所有的经验都来自高手们自己的实践总结,他们不会跟你弄什么“我这个方法结合了儒家和道家的智慧”这种玄虚。

 

但是这些人非常注重方法的科学性。他们不但告诉你怎么做,而且告诉你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且经常还会告诉你这么做背后有什么科学道理。总体来说,虽然书中各人有自己风格的方法,但是这些方法之间很少有真正的矛盾之处,相当自洽。比如说,所有人都会告诉你,要想提高自己的出产效率,工作的时候就必须非常专注才行 —— 每个人达到专注工作状态的方法可能不一样,有的人是早起、有的人是闭关、有的人是遵循固定的流程,但是专注这个状态是所有人的追求。

 

书中的方法有的讲战略,有的讲战术,有的说怎么跟师长相处,有的说怎么让投资人信服 —— 但是所有这些方法都是实实在在地让你对自身进行改进,是“你应该怎么做”,然后去影响别人,而不是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这是积极主动的姿态。对比之下,我们想想中国式励志文里那些动不动就讲“人脉”、“关系”的东西,现在谁是君子、谁是小人呢?

 

书中的经验不可能都对你有用,你用不着修炼到这样的程度才出去做事。但我特别想说的是,如果你什么都不打算做到,你也真的不适合做任何重大的事情。

 

这本书并不适合所有人。我在“得到”APP有个专栏叫《精英日课》,我们曾经讲解过书中的一些经验,并且称之为“高手修炼手册”。一开始写这个专栏的时候我对“精英”这个词儿有点不好意思,但是现在已经理直气壮了。只要勤奋工作、勇于改变自己、能直面真实的世界,乐于探索新思想,有广阔的胸怀和不受限的眼界,这样的人就是精英。

 

如果你是一个精英,想要做一些一般人做不到甚至根本都想不到的事情,《巨人的工具》值得你借鉴。我的观点是想在现代世界 —— 哪怕是在中国 —— 做了不起的事情,值得你学习的中国人并不是很多,你应该重点跟美国人学。

 

你会发现美国精英非常实在,但绝不土气。

上一条:《万人如海一身藏》

下一条:《寂寞猎人》

【返回】【顶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