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源> 精品书评 >《人类的明天》

《人类的明天》

加入时间:2019-01-09 16:31    访问量:3338    信息来源:


责任者:(法)席里尔·迪翁著

索书号:I565.5/88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一个我们通常提倡的工作迭代推进方法,小到公司部门治理,大到治国,一些曾经取得巨大成功的模式,都将面临反思的空间。对此,更高层次的思考就是关于人类发展模式的思考,但是这个层次的探索又常常流于表面。因为这个层次它太大,显得有些虚无缥缈,倒是吊轨的降低了探讨这个问题的门槛,因为对这样的话题谁都能感性的讨论几句。但是,也因此,深入理解需要复合的知识和经验,真正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很难,提出可以付诸实践的手段更是难上加难。


所以,当我看到这本《人类的明天》时,心中有些狐疑,我们已经有过太多关于人类未来探讨的尝试,但是其中绝大多数或者泛泛而谈,或者空洞无趣,甚至只是一种情绪的宣泄,似乎只要以各种姿势猛烈抨击人类当前发展模式,就能在“未来学”中占据一席之地。但是,在我看来这样的姿态是愚蠢的,也是充满误导性的,说白了,当前的发展模式在明处,缺陷一目了然,而未来的发展模式在“暗处”,其美好的效果常常只是一种逻辑推演,以一种脑中乌托邦去与选择性的当前模式对比,更像是一个“局”,而非真正的讨论问题。


不过,伴随阅读《人类的明天》的过程,我一开始的“防备之心”也慢慢放松。这本书实际上是一本访谈录,在一个对当前人类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的担忧下,作者一行人在世界各地,采访那些新的模式的探索者。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有趣的模式,犹如一款开放式的电子游戏,你伴随作者一路前行,领略人类的“明天的食物”、“明天的能源”、“明天的经济”和“明天的社会”,以及“明天的教育”。严格来说,本书更像是“人类明天的若干可能”,尽管受访者性格各异,尽管作者对当前的社会发展模式颇多批判,但是在对未来的探索中,本书也没有轻易下结论,它只是访谈和记录,让我们看到更多可能。


事实上,本书作者采访的对象也并不是愤世嫉俗之人,他更多选择那些带有可复制性可能的案例,注意只是“可能”,这些案例往往带着一些特例色彩,但是又有值得思考的可提炼的规律。对于书中的案例,我个人感触最深的是,与简单的技术改进,或者有些空洞的“提高环保意识”相比,人与人组织和生产关系的再造显得更加重要。书中提到了底特律的“绿色底特律”的组织,作为一个美国传统汽车工业城市,一个曾经破产的城市,底特律确实地位独特,它似乎就是一种就有的工业社会发展模式局限性的象征。而在这里,一群人在城市中分散的建设小块菜园和农庄,不少甚至就在市中心,形成了一种新的农业模式。你可能会说,这有啥啊,咱中国小区还有占用公用绿地种菜的老太太呢。区别就在于组织模式,它并非一种无关联的随机个体种植,而是一种有组织的,包括一系列培训和分配的组织和农业生产形式,在一个曾经破败的城市给了更多人就业机会,也生产了更环保的食物。而在书中提到,这种模式不但在底特律得以成功,在其他城市也正在兴起,比如纽约就已经有800座类似的菜园和农场。


城市农业的案例只是本书类似案例的一个典型,阅读这些案例,你会发现他们思想上的一个共同性,那就是试图打破当前大公司垄断各个行业的现状,发挥个体价值,用最近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去中心化”。当然,这个过程必须面临的一个挑战就是成本、效率和可复制性,毕竟,现在的商业体系,纵有千般不好,确实以标准化的产品定义和流程,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在全球复制,这个过程整体来看是提高了人类的福祉的。所以,面对现有模式诸如贫富分化、产品标准下降等问题,新模式的探索者们无不尝试着一种组织化的再造,这样的组织更多制定规则,实现个体连接,进而发挥个体力量,又让这些力量形成合力。在这方面,本书在金融系统的案例更有启发性,毕竟金融系统可谓人类发展模式的集中体现,是上层建筑,是发动机,是利益诉求的指向。而在本书中,几个案例更试图让金融回到其最初的本质,即成为社会资源流动的中介。书中提到了WIR银行,6万家中小企业间使用一种没有利息的货币,它完全基于信用和共识,真正承当了生产交流的媒介功能,而非如今变异的空气币这般“割韭菜”的工具。而在英国的布里斯托市,更是发行了自己的货币,特别与互联网时代的电子支付技术结合,让这个城市的居民都参与到其所在社区的金融活动决策中,实现了一种货币公平。


很多时候,我们容易被眼前看到的束缚头脑,局限思维,而有些人提出新思路,并进行成功实践,他们的成果当然值得我们尊重和审视。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些模式并无法复制,可能是无法在如今的环境下大规模复制,也可能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地区无法普及,但是,正如如今电脑和互联网的技术方案和应用模式早大大异于它最初的运用和人们当时的想象,正是无数新的技术,新的组织方式,新的行为方式播下了思维的种子,让更多人从中获得启发,去结合现实进行新的尝试,从而形成新的发展模式。《人类的明天》并非一本对现实的猛烈抨击之书,也非一本自以为是的对未来的预测之书,没有人能开天眼看到未来,正因为如此,人类的明天充满了很多可能,以及达到同一目标的不同路径,而也正是书中的那么多人出于对现实世界改进可能的探索,也给我们对未来的思考播下了更多种子,也让我们对人类的明天充满信心。

 

作者:思考的猫(来自豆瓣)

上一条:《写给幸福》

下一条:《万般滋味,都是生活》

【返回】【顶部】【关闭】